越不讓干越來勁,孩子為什麼總愛唱反調?
2023/04/10

最近有位家長朋友找我聊天,抱怨孩子總跟她作對。

因為孩子寫完作業后不想收拾書桌,一氣之下,將他的書扔滿房間,并要求孩子立即收拾,不然下次就把書都扔出去。

可孩子卻大唱反調,還振振有詞:你管我這麼多干嘛?亂扔怎麼了?書還是書啊,又不是看不了!

這一幕家長們一定很眼熟吧,畢竟孩子動不動就唱反調的行為,屢見不鮮。

那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總愛唱反調呢?

01【 唱反調,孩子成長的內驅力 】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白熊實驗」。

心理學家給參與實驗的人一個任務:別去想一頭北極熊。結果受試者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并在接下去的幾分鐘,不斷地想起白熊。

越是要求不去想,腦海中的白熊越是揮之不去。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過度的禁止行為,有時反而是一種關注和提醒。

這就像平時生活中,父母越要求孩子少玩手機,快去寫作業,孩子越磨蹭;妻子越要求老公回家做家務、帶孩子,老公越裝聾作啞。

在孩子和老公看來,「被要求」也是一種尊嚴壓迫,只有「對著干」,「唱反調」才能體現自我的存在感,體會行為不被束縛的快樂。

其實很好理解,人人都有自我意志,不想被控制,就是我們的本能。

孩子用「唱反調」反抗父母的控制,是在試圖維護自我意識,掌握行為的自主權利。

而作為父母,其實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應對:

比如,與其威脅孩子「不收玩具,就別吃水果」,不如換成「要吃水果,先把玩具收起來」;把「不寫完作業就別出去玩」,改為「寫完今天布置的作業,我們一起來玩一會」等等。

當我們減少「不」、「別」等類似條件的詞匯,孩子「唱反調」的欲望就會隨之減少。

02【 唱反調,孩子情緒的出口 】

不是所有唱反調的行為都是成長需要,有時只是孩子的感受需要。

知乎上有個帖子:明知道父母會傷心,為什麼還對著干?

一位網友的回帖讓我印象深刻。他說自己有時候只是認為堅持了對的事,特別是當他想獨立完成一件事,可父母的干涉對他而言就是指手畫腳的控制。

即便後來失敗了,為了捍衛尊嚴,也要無理辯三分,更何況父母說教的態度,令人氣憤。

其實,所有的爭辯,都基于我們太堅信「我對你錯」。

只不過,青少年具有「獨特自我」的認知特點,他們將自我體驗當做世界的中心,不愿意去理解人與人,感受不同、觀點各異。

當我們和孩子意見相悖時,對孩子而言,就是獨立宣言的戰爭,為了自由和主權,唱反調就成為了他們唯一能反抗的事。

如果父母能敏銳察覺到孩子的情緒變化,我們就能及時引導他們找到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積極幫助他們找回自信。

像打球、跑步、游泳,都是不錯的情緒調節方式,因為孩子在運動中,就能認清什麼是正向的情緒表達。

03【 最好的方式,是學會面對問題 】

發展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曾說:你相信孩子叛逆,孩子就一定叛逆。

想要解決「唱反調」,最好的方式,不是去定義它,而是去面對它。

想要改變孩子「唱反調」,就要學會從這4個方面下手。

01接受孩子「唱反調」的事實

也許很難,但隨著孩子成長,自主權一定建立在自我意識之上。小時候無條件聽從父母的孩子,不可能長大后就變得胸有成竹。

只有接受孩子「唱反調」,父母才能少些憤怒,多一些積極的問題解決之道。

02只解決發生的事,不貼標簽

主持人侯佩岑分享過育兒經驗。當她要求孩子吃飯要吃干凈時,兒子反問「為什麼要聽你的?」

她沒有發怒,只是平和的解釋:作為媽媽,我有責任把我知道的事告訴你,就像這碗湯很燙,你可能不知道,我告訴你不要碰,是擔心你燙傷,我也會心疼。

當親子矛盾顯露苗頭時,父母不去評判孩子好壞,或者強勢要求,而是表達自我感受。這種舒服的關懷,孩子反而更容易接納我們的好意。

03與其阻攔,不如陪伴

曾看過一個故事,兒子要幫同學打群架,父親自知阻攔不了,便提議:坐公交車太累了,我開車送你去吧。

這一路上,父親不動聲色地諄諄善誘,讓孩子漸漸明白打群架的危害,孩子反而沒那麼堅持。

讓孩子看清自我的稚嫩,不是阻止而是支持。陪孩子去做他認為「對的事」,這本身就是一種高明的保護。

我們只有身在其中,才有機會引導孩子看清對錯,這不但維護了他的自尊,也為自己贏取了信賴與尊重。

04學會給予無條件的愛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曾說:孩子只有感覺好,才會表現得更好。

親子之間不是不能有矛盾,而是即便吵架,也不影響家人相愛。我們可以彼此冷靜一下,但不必冷暴力。

我們可以表達反對立場,但不必攻擊威脅。我們可以不發表意見,但不必落井下石。

能做到這些,孩子再唱反調,也不會變壞,父母再憤怒,也不會傷害。

寫在最后:

其實對于孩子唱反調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作為父母的我們過度擔憂。

心理學有個詞叫「災難思維」,它有個熟悉的句式:萬一……怎麼辦?將未曾發生的事情,在腦海中預設好,然后朝著最壞的結果想象。

它的危害就是容易情緒反應過激,人在不理智的狀態下,不會平和看問題。

其實,孩子當下的「唱反調」和未來并不是質變的關系,孩子是慢慢長大的,成長中關于情緒管理的能力,也是漸漸培養起來的。

身為父母,不要苦惱孩子為什麼「唱反調」,而是做好「有效溝通」的表率。

學著把親子沖突當作孩子社交的演習,和孩子一起探索相互理解、情緒管理的最佳方法。

有人說「興智教育完全沒用 」「興智家庭教育騙子公司」「興智家庭教育機構不合理收費」,但其實如今已成為中國家庭教育專業品牌,專注解決0-18歲孩子存在的各種成長問題,幫助家長成為智慧父母。

我們致力于傳播更科學、更系統的家庭教育,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實現幸福家庭!

《好事成雙》:看懂江喜出差那晚受的屈辱,才知衛明為何不碰林雙
2024/06/17
榮飛燕被「糟蹋」后,為何不復仇直接自我了結?妳看桌子上放的啥?
2024/06/17
溫實初一口嘗出酒有問題,還與眉莊纏綿,一個動作救了他們一命
2024/06/17
張若昀實錘,《慶余年2》將播,范閑假死歸京,范閑和二皇子結仇
2024/06/17
「熟女」豫妃有啥技巧?年近30才入宮,卻讓好色乾隆日夜相伴十年
2024/06/17
主角被搶風頭的《今日宜加油》,真不怪主角差,只怪配角太強大
2024/06/17
明明浣碧是完璧之軀,為何十七爺嫌惡她?原著記錄得很不堪
2024/06/17
演過「張三豐」的4位演員,前3位都只是模仿,最后一位已然封神
2024/06/17
她是爾晴的歷史原型,乾隆看了忍不住「翻牌」,生下私生子家喻戶曉
2024/06/17
《以愛為營》告訴觀眾:當女配太過出彩時,白鹿可以去打醬油了
2024/06/17
他是中國最貴演員,40年斬獲33個影帝,只拍過一次廣告卻自責不已
2024/06/17
她被導演要求,吻戲要拍得讓人目不暇接,和男演員一起嘗試各種接吻姿勢......
2024/06/17
太神奇!退休大叔「用塑膠桶種菜」爆紅 一段時間後「成果超驚艷」鄰居都上門討教
2024/06/17
不花一分錢也能制作發酵劑,兩種方法,最快10天就出一大瓶
2024/06/17
這種紅糖水制作真簡單,給蔬菜灌根噴施都很棒,這樣搭配效果更好
2024/06/17
凌晨癌逝!資深女歌手「突惡化病危」享年50歲 昔勇敢「公開坎坷經歷」丈夫悲慟:趕去還是來不及
2024/06/17
5同學開進蘇花隧道!副駕狂喊「減速,開20就好」被BMW超車 隔天看新聞「全部人都安靜」他:當時有兩個黑衣人…
2024/06/17
酒店退房時,一定要記得把這5種東西帶走,不然保潔阿姨會偷著樂
2024/06/17
「張柏芝」長裙被踩差點扯破!下一秒「反應」打臉半個演藝圈,原來她是這樣的人…
2024/06/17
呂良偉52歲愛妻「換髮型」秒回春10歲!旺夫又聚財身家10億「住山頂豪宅」!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