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學霸,其實跟天賦沒多大關系,而是因為家長做對了這8件事
2023/04/05

曾經有一位家長朋友和我聊到關于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

這位家長朋友是一個全職媽媽,幾年以來,她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即使不是當事人的我們,也都能感知到。

本以為付出了這麼多,孩子的學習應該不會差到哪里去。可實際結果卻讓這位媽媽大失所望,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基本上是墊底的,差到幾乎讓人絕望的地步。

這對一個全職媽媽來講,打擊自然不小。無奈的她把女兒不會讀書的原因,歸結為是缺少學習天賦、不是讀書的料的緣故。

在她看來,學霸們之所以能成為學霸,那是因為他們都有學習天賦。

這種觀點很當然是片面的,只看到了問題的表象,而沒有看到問題的根本。

「傷仲永」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即使天賦異稟的孩子,如果沒有好好引導,也一樣會「泯然眾人矣」。

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并不存在什麼天賦的高低問題,大家的智商水平其實都差不多。孩子學習成績的好與壞,往往和他們所處的家庭成長環境有關,更確切地說,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我們不妨大膽設想一下,兩個天資一樣的雙胞胎孩子,如果從小就生活中兩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一個遇到了非常善于教育的父母,另一個遇到了完全不懂教育的父母,那這兩個孩子的最終發展結果就很可能有天壤之別。

世上的確有天賦異稟的孩子,但那是極少數,并不具有代表性。

那麼,現在回到我們很多家長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家長如何培養出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養出一個具有強大內驅力的學霸?

我發現,99%的學霸,其實跟天賦沒多大關系,而是因為家長做對了這8件事

01 引導孩子學會合理設置階段性發展的目標

學習當然需要設置目標,但這種目標并不是我們通常所想的「愿望」和「理想」,而且目標要設置得合理才行。

所謂合理設置目標,必須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目標值應該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孩子踮起腳就能夠得著,否則孩子會因為夠不著,而失去挑戰的信心;

一是目標值不能過于低下,孩子對很容易就能實現的目標,將毫無挑戰的欲望;

三是目標要具體,孩子懂得具體的目標之后,就不會感到茫然和沒有方向感。

滿足以上三個方面要求的階段性發展目標,才是為孩子量身定做的合理目標。

02 如果只能培養一種習慣,那一定是閱讀習慣

在早期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是一個始終繞不過去的話題,但在這麼多的習慣當中,我認為閱讀習慣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習慣。

假定出現一種極端情況,如果只能培養孩子一種習慣,那一定是閱讀習慣。

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就是潛在的差生。

而真正具備閱讀習慣的孩子,在很多方面的發展上常常超越很多的同齡人。

閱讀習慣越早培養效果越好,能夠起到很多校外補習班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03 不隨便懲罰孩子

很多孩子的自信其實是被父母不當的懲罰給打掉了。

我曾經見過一個非常聰明好學的小女孩,但每次只要一談到學習,就手腳緊張,一副非常畏懼的樣子。

經過了解,才知道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經常被媽媽懲罰和斥責。

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原本聰明好學、底子非常好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嚴重打擊了孩子的學習信心。

只有孩子在精神上是放松的,安全感得到了充分滿足,孩子才能有底氣去學習。

當然,如果孩子確實存在很大的不足和錯誤,我們可以暫時有意識地忽略,先以鼓勵孩子為主,然后再逐步指出孩子的不足和錯誤。

這樣就能一點點地幫助孩子樹立起學習信心。

04 不斷滿足孩子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來源于自身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而簡單的物質獎勵并不能給孩子帶來成就感和價值感,因而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往往不具有持久性。

比如,常見的如果孩子考試100分就獎勵多少多少錢的做法,就很容易誤導孩子。

孩子并不能從中感知到自己的成就感和價值感,反而會把學習當成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這樣的學習就不具有持久性。

如果孩子能從學習中獲取成就感和價值感,那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將得到極大地激發。

05 不僅重視輸入,還重視輸出

很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輸入,卻經常忽視了孩子的輸出。

重視輸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實用技能。

以閱讀為例,我們可以把閱讀視為輸入,那麼,讓孩子說出來、寫出來等等,就是一種輸出。

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書看了不少,但就是不會寫作文。

這里面原因有很多,一是和孩子閱讀的書有關,比如家長沒有在書籍的選擇上做好引導,孩子讀了很多沒有價值和內涵的書,自然就不會有什麼閱讀收獲。

二是和孩子很少輸出有關。讀了很多的書,如果不借助說、寫等渠道輸出來,孩子的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提升。

學到的知識,只有通過大量的輸出,才能更深刻地保留下來。

舉例來說,我的女兒目前雖然還只是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但她的詞匯豐富程度及文字駕馭能力,不僅遠遠超出了同齡人,還常令中學生自嘆不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她能夠做到在看完書之后,進行大量的輸出。

在剛開始,孩子是以口頭講故事為主,後來發展到動筆創作,從三年級寫到五年級,累計寫出了二十多萬字的文章,這種大量的輸出無疑提高了孩子的寫作能力。

此外,還有一種輸出方式,即讓孩子給父母當老師,把學到的東西消化一番之后,再教會父母。

孩子為了教會父母,自然就會主動去琢磨如何吸收和消化所學的東西,這能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

06 給學習時間留白

所謂學習時間要留白,就是讓孩子在學習之余,能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

見過太多因為時間幾乎都被學習占有,最后導致孩子拖延癥和厭學的案例。

很多家長并不明白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的道理。孩子哪怕提前完成了學習任務,想要有片刻的放松也不行,家長非要把時間給安排得滿滿的才感到踏實。

其實家長完全不必要這麼做,這樣做的結果只會使孩子感到疲憊,反而會用消極的心態去對待學習,拖延癥將不可避免,嚴重者還會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學習時間再忙,我們也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這有利于他們自我調節身心。

07 家長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

我始終認為,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更多的是扮演引導者的角色。

家長作為引導者,自然不會過度去催逼孩子成長,而是努力為孩子提供各種良好的教育資源,為孩子提供各種支持。

比如,為孩子提供各種優質學習資源和各種優質書籍等,經常帶孩子參與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的活動等等。

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了困惑和不解,家長要以引導為主,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帶進孩子的情緒當中。

08 幫孩子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方法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沒有最好的學習方法,但一定有最適合孩子實際情況的學習方法。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一個最合適的學習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像經典的費曼學習法、一些能提高孩子專注力的訓練方法、提前預習法等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

結語

在孩子的學習中,天賦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如果孩子出現不想學、學習差等問題,往往是因為家長早期在教育方式上出了問題。

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才能讓孩子在學習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