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長大后,懂得孝順嗎?相信,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往往孩子長大后,對父母的態度和表現,讓人心碎一地。怎麼了,一手寵大的孩子,長大之后,別說是孝順了,連回家看一看,也不愿意。世上還有這樣的孩子?當然有了!
老鄰居張大娘年輕時,工作能力強,家庭方面也把2個孩子照顧得好,都培養成材。可是,沒想到,兒子跟她生活在一個城市里,卻已經有十幾年斷了聯系。聽老一輩人說過,張大娘特別喜歡小兒子,當初女兒結婚時,家里并沒有準備什麼,女兒的工作也不理想,張大娘也沒幫忙。
可是,小兒子的工作是張大娘動用了大量人脈得到的,收入高,職位高。可是,小兒子根本就不領情,還覺得沒有機會調到大城市,抱怨父母能力不行。更讓張大娘難受是,小兒子根本不肯回來看自己,十幾年了,電話不打一個,也不回家看老人。張大娘不放心小兒子,是不是得了病,或者遇到了什麼難事,打聽到了兒子的消息時,直接送去了幾萬元錢。可是,張大娘不舒服,想上醫院時,兒子根本就不來,沒打算管老人的事情。張大娘特別委屈,從小寵著他,好吃的都給他,到頭來,卻是這樣的結果。
其實,孩子長大是不是孝順之人,從小時候的行為和表現,就可以觀察出來。
孩子小時候有4種「信號」,暗示長大不孝順,家長一定要調整教育的方式!
第一個信號:父母面前大呼小叫,沒有尊重長輩的態度。
《弟子規》: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孩子在家長面前,想法得不到滿意時,就會發脾氣,沒有禮貌,讓家長很無奈。甚至只有答應孩子的要求,才停止大聲吵鬧。小時候要的可能只是一個小玩具,一袋小零食,長大之后,家長不能實現孩子的要求時,后果特別可怕。
第二個信號:行為不端正,偏離正確的人生軌跡。
雖然孩子聰明能干,并不愿意走正路,總是想出來一些奇怪的壞招。與同不
身有傷,怡親憂。德有傷,怡親羞。孩子行為不端,在小時候就會表現出來。比如,偷著拿家里的錢,把鄰居的東西拿走,借同學的文具不肯還。行為方面,德行方面出現問題時,不僅自己內心難安,父母也會背上罵名,這也是不孝順的表現。
第三個信號:看不起父母的行為。
鄰居晨媽,在學校附近擺地攤,晨晨特別不想讓同學知道,媽媽是擺地攤的,主動要求跟同學一起回家。晨媽沒時間,跟同學家長打好了招呼,也同意了晨晨的想法。可是,晨晨看到媽媽忙碌的賣貨時,不僅不心疼,還覺得給自己丟臉。讓晨媽傷心。
孩子看不到父母生活不容易,還瞧不起父母,如何能指望,長大后孩子能孝順。
父母覺得給孩子全部的愛,卻沒想到,孩子覺得自己家長沒本事,太丟人了!回家以后,也不愿意幫助做家務,甚至指責媽媽,不應該在學校門口賣貨。怎麼能成為有孝心的孩子?
家長如何調整教育的方法,幫孩子成為一個孝順的人呢?
《禮記學記》曰:時觀而弗語。就是在教育的時候,不用著急說孩子,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如何讓孩子能堅持正確的行為?兒童心理學專家認為,在孩子做得正確時,及時肯定孩子的行為,會讓孩子產生堅持的愿望。
在生活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教育孩子,成為一個發自內心孝順的人。
1 讓孩子看到榜樣
父母跟長輩說話時,語氣柔和,在照顧長輩時細心周到,自然就能學會,與長輩相處的方式。公益廣告里,一位年輕的媽媽,給婆婆倒好了洗腳水,收拾好回到房間時,小兒子也端著一盆水,讓媽媽洗腳。榜樣的力量,讓孩子得到成長。
2.給孩子鍛煉成長的機會
孩子長大后,不會照顧父母,根源在哪里?從小沒有鍛煉的機會!孩子第一次給父母做飯時,廚房里特別亂,雞蛋糊了沒法吃,大米飯也沒有完全熟,可是,家長要看到,感受到孩子的一片真心,帶著孩子多做幾次,自然就能進步。
如果,家長發了脾氣,還對孩子批評或者辱罵,孩子肯定再也不會去做飯。沒有機會多練習,怎麼能進步呢?古人言:習勞知感恩。當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體會到父母工作一天了,回家還要做飯,還要洗衣服特別辛苦,肯定就會更理解父母。也會在生活中,多關心父母的身體和心情。
生活在重慶的冉俊超,五歲就開始給父母做飯了。父親的工作是運送沉重的貨物,他沒有看不起父親,還覺得爸爸特別偉大。平時放時,會做好飯菜等父母下班,放假時,還會做好飯菜,送到父親工作的地方。孝順的人,不是長大才變孝順,而是,從小就開始掌握,孝順父母的方法,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
3 改變教育的態度
父母真心希望孩子能成才,可是,在與孩子講話時,態度可能會過于嚴厲,甚至命令孩子完成。會讓孩子內心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想離父母越遠越好!
把命令的方式,改為引導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希望孩子提升成績時,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想方法,讓孩子主動講一講,丟分的原因,打算如何進步,讓孩子有掌控感,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決定權。父母是值得信任的人,才會愿意聽父母的建議,否則,孩子就會把心門關上,長大后也用同樣的態度,跟父母講話,甚至不愿意,陪伴在父母身邊,也與童年內心受過的挫折和打擊有關。
家長發現孩子行為方面,對長輩不尊敬,對父母沒有孝順心時,先冷靜平穩好自己的心情,才有智慧想出來解決的方法。幫孩子成為孝順之人,需要家長調整一下,教育的方式,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心有愛,眼中有光的有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