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式教育,可謂是中國父母最拿手的伎倆。
幾秒鐘就能KO掉小孩,不傷一兵一卒。
然而你們知道嗎,每天積累的幾秒鐘吼叫,對孩子的傷害可能貫穿一生。
蒙台梭利博士曾說:「每一種人格缺陷,都是由他們在兒童初期承受的某類不正確看待導致的。」
孩子成長的初期,經常會犯錯、鬧騰,尤其是三歲以前,他們壓根聽不進去道理,這讓父母頭疼不已。
教育一番之后,看著小孩依舊像一顆頑石,父母的怒氣值頓時拉滿,不得不使用「殺手锏」——大吼一頓,提高自己的音量,震懾住寶寶。
結果發現,好像確實挺有效果,久而久之,為了省事,只要自己心煩,就會拿著孩子出氣。
小孩,成為了大人們最好的出氣筒。
成本低、收益高,這聽起來是個好手段,殊不知,它就像一劑慢性毒藥,正在「荼毒」你家小孩的人生。
你每吼一次孩子,就相當于下了一點毒,小孩就會受傷一次,直到最后他們的身心承受不住,徹底崩潰。
父母每一次吼叫,短期雖然對孩子影響不大,但長遠來看,它會致使孩子的性格悄悄發生以下變化。
1、變得自卑敏感
2018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曾公布過一項研究報告,里面提到從小被監護人打罵、吼叫的小孩,性格自卑的幾率占79.25%。
心理學家蘇珊博士認為:「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玩笑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幼年時期,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尚未成型,他們依靠父母和老師等權威性人物的評價,來完成對自我價值的判斷。
而吼叫式教育中,父母經常會因為情緒失控,給孩子們貼上很多負面標簽,例如「你太笨了」、「你真是無能」、「你什麼都比不上別人」等等。
也許父母只是在說氣話,暫時對著孩子發泄情緒,可小孩卻信以為真,認為自己真的如此不堪,久而久之,個性也會變得敏感自卑起來。
2、開始焦慮
華爾街日報曾經針對多名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日常進行過調查比對,結果發現,那些從小生活在父母吼叫聲中長大的小孩,相比于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抑郁傾向。
父母在吼叫孩子時,通常都會提高音量、面容嚴肅,這些情緒變化很容易被小孩感知到,進而引發其畏懼、內疚、羞恥等負面情緒。
孩子的心理負擔也會隨之增加,如果事后你們沒能積極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中,其實會摧毀他們的心理防線,導致他們容易焦慮抑郁,未來容易被壓力擊垮。
3、叛逆激進
這將是另一個極端,相信很多父母也看出來了,有些小孩,你無論吼多少遍,他們就是聽不進去,甚至會跟你對著干,愈發叛逆起來。
其實,當孩子出現這個變化時,恰好說明你們的吼叫,已經「毒」到了他們的內心深處。
人都是有自我防御機制的,當他們不斷地受到某種刺激,已經傷害到身心健康時,有一部分小孩會選擇「自我毀滅」,開始向負面情緒妥協,出現上述的自我封閉、焦慮抑郁等情況。
但也有一部分小孩,選擇跟負面壓力對著干,父母越是施壓,他們越要反彈,所以你們的每一次吼叫,其實都會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他們變得更加叛逆激進。
從長遠來講,這并不利于孩子的個性完善,將來進入社會后容易吃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長期吼叫式教育,除了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外,還可能導致他們的大腦發育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孩子們開始變得反應遲鈍、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語言障礙等等。
既然吼叫對孩子的影響那麼大,作為父母,我們有哪些「自救「的辦法,能更好地跟孩子們溝通,盡量控制住自己的壞脾氣呢?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羅娜雷納提出一個「A-B-C-D-E」法則,幫助父母平復情緒。
Ask:自問
在發脾氣前,先給自己一分鐘問問自己為什麼生氣,是個人原因,還是因為孩子的失誤,避免出現把小孩當成自己情緒垃圾桶的情況。
Breath:呼吸
在情緒上頭的時候,容易沖動行事,所以多做幾次深呼吸,讓情緒慢慢平緩,思緒回歸以后,再去解決問題。
Clam yourself:自我平靜
這是前兩步的延伸,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真正平靜下來以后,再理性去分析孩子的問題。
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確定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犯錯以后,大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多考慮一下他們的需求,有時候父母生氣,可能并非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事,僅僅是因為小孩和成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引起的。
Empathize:同理心
大人有時候也需要體諒孩子們的處境,想想你在童年的時候,是不是也曾經因為某些事情孤立無援,渴望得到大人們的理解。
多一點耐心、多一份體貼,更有助于拉近你和孩子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