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父母習以為常的舉動,一直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2023/07/04

1.

孩子缺乏安全感,我該怎麼辦?

好友蘇打來電話,狀態很差。沒寒暄幾句,就急切地拋出了問題:

「我兒子特別缺乏安全感,你說我該怎麼辦?我要怎麼才能幫到他?」

蘇的聲音都在顫抖了,一直以來她都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安全感。膽小、怯懦,一離開自己孩子就大哭大喊。我仿佛看見這個沒安全感的孩子此刻正瑟縮在媽媽的懷里低聲抽泣,而這個無助的媽媽顯然已經被嚇壞了。

她的兒子我是見過幾次的,一點也不像是尋常六七歲男孩的那種鬧騰,外表文弱安靜,性格是內向又固執。

上一次見面是在親子聚會中,他想要的小挖掘機被另一個小孩先拿到了,而他一句話也不說,就那樣直直地盯著自己媽媽的臉,緊緊拽著媽媽的手。

他媽媽頓時就明白了孩子是想讓她替自己要回挖掘機。

蘇開口跟拿挖掘機的小男孩說了,可他卻拿著挖掘機調皮地跑開了。

這下可好,蘇的兒子生氣地甩開媽媽的手就跑了,似乎是在責怪媽媽沒本事。蘇穿著高跟鞋一路追過去,又抱著哄了好一陣才一起回到座位。

她給我打電話,是因為當地的幼兒園馬上就要開園,但兒子又哭又鬧,就是不想再去幼兒園了,一遍遍說「要跟著媽媽上班」。

蘇也被氣哭了,反復跟我念叨,

「我全心全意照顧他,這還不夠好嗎?不是說缺少了陪伴孩子才會沒有安全感嗎?為什麼我幾乎忘我地陪著他,可他還是沒有安全感?到底要我做什麼,他才會更好一些?做個女人太難了,當媽太難了……」

2.

孩子的安全感下降了,父母就安全了

這并不是蘇一個人的感受,有太多的家長都帶著這樣的疑問,也發著這樣的感慨。

男人女人確實都不容易,但當媽更是挑戰。

我也理解,蘇現在的這些感受,并不是沒有來由。

蘇是80后,出生的那天,父母給她取了一個小名,叫「領兄」。寓意很簡單,父母就是想讓她「領來一個兄弟」。

蘇跟我們幾個親近的朋友說,

「我知道,我都不配擁有一個獨立的稱呼,甚至都不配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父母的期待。」

其實這也是我們許多父母正在做著的事,把自己的無力、無奈都捆綁在一個更弱小的個體身上,還寄予濃厚的期望。

蘇從記事起,就記得爸媽總是吵架,而幾乎每一次吵架,都最終會吵到「兒子」的話題上。她那時總是默默在院子里對著月亮許愿,求月亮婆婆趕快賜給自己一個真的「兄弟」。

她還以為,如果「領來了兄弟」,父母就不會吵架了,她也就可以叫自己想叫的名字「朵朵」了。

然而,兄弟後來的確是來了,父母卻仍然總是吵架,也沒有誰記得她曾經想被稱呼為「朵朵」。

于是她一直以來都很怕別人會不喜歡她,一直刻苦學習,不敢像弟弟一樣對父母撒嬌,結婚時就找了外人看來大不如她的丈夫,工作時又怕自己是新手會干不出成績,就找了一家小的公司「蝸居」了起來。

她就怕差了哪一點,會被世界拋棄。

可事實上,舍棄自己的感受,也并沒有換來別人的尊重和愛惜。

于是問題的癥結是,她就像一些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一樣:怕被世界拋棄、怕別人不喜歡自己、怕適應不了新變化……

可讓她最害怕的是,因為沒有養育好兒子,失去了最后一絲「價值」。現在看起來兒子其他的都還好,就是沒有安全感。

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極其需要媽媽時時在場。

而她六歲的兒子極其「懂事」,認同了媽媽的這個邏輯:是的,我的確是非常缺乏安全感,我離不開媽媽。

小小的他知道,只有自己的安全感下降了,時時需要媽媽的陪護,媽媽才會多點安全感。

3.

當不安全感烙進人格

還有很多的孩子,他們從父母的身上學會了不安全感,又為了父母,維持著那份不安全感。

就習以為常的夫妻吵架來說,那個被迫處于其中的孩子只能承受著這個不穩定的漩渦,并學著在漩渦中艱難地尋求生存。

有很多的孩子都在父母的爭吵中恐懼地哭泣,而這樣通常都只會讓父母變得更暴躁,甚至把孩子裹挾進這個矛盾中來。

孩子們會怎麼做呢?

他們總是趕快收起哭聲,松開抱著媽媽大腿的手,乖巧地擦去眼淚,默默反思今天是哪里做得還不夠好。

這些被父母嫌棄、遠離的恐懼,烙在身體上,印在成長中,最終變成了人格的一部分。

然后,當孩子們長大,帶著這些感受進入婚姻、進入職場,他們常常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提出正常的要求。哪怕現狀已經糟糕透頂,他們都要以維持關系存在為主要任務。

還有一些父母,他們太過完美,或者說太過需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完美,他們不允許孩子釋放出任何對自己完美形象的攻擊,于是當孩子的向外攻擊始終被壓抑著時,他們也就向內攻擊,安全感也會下降。

遇到了質疑會首先檢視自己,想到了不同的答案會首先考慮對方是不是愿意接納,而不是勇敢地認可自己。

在這樣的掙扎中,他們始終無法安心,對自己的價值、對他人的信任,都在一起降低。

4.

面對不安全感,怎麼做

許多的父母都想知道,除了高質量的陪伴,除了盡量不把孩子完全交給隔代撫養,除了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去爭吵,我們還能做什麼,才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當然,前提是也讓我們自己提高安全感。我想,可以這樣做:

·先學會讓自己在「此刻」安心

我們常常不是在「當下」沒有安全感,而是關于「過去」和「未來」的想法讓我們失去了安全感。

比如我們總會讓「過去」的經歷影響我們對當下的感受,也總是會因為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而忽視當下的感受。

可能過去不被父母關注讓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值得他人的喜歡,擔心未來不會更好又讓我們不敢放棄現在已經危如累卵的局面。

但如果我們能回到自己此刻的感受中并學會勇敢地表達:不喜歡丈夫冷言冷語、不喜歡上司隨意安排工作、不喜歡同事風言風語,以及喜歡孩子專注沉靜的狀態等等,也許局面就會有變化。

·與孩子交流自己的處境和感受

在我們的假想中,孩子都是脆弱無力的,他們擔不住我們的狀態和想法。我們可能一不留神向他們展現了不好的情緒,卻從來不想跟他們解釋我們為什麼出現了這樣的狀態。

他們充滿質疑,卻不敢詢問;我們充滿無力,卻不敢表現。

也許我們可以嘗試著與孩子一起去探討家里發生了什麼、爸爸媽媽正在經歷什麼、爸爸媽媽需要什麼、爸爸媽媽對未來是怎麼想的,以及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認可和期待等等。

如果是面對更小一些的孩子,我們可能要在培養安全感的過程中,多注意不要總是在陪伴中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或想法,不要總是以我們的思考結果去代替孩子的思考過程。

·與孩子一起體驗、表達、理解

生活中常會見到一些孩子他們不會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自己去面對沖突。

而在安全感的建立中,能表達出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怎麼想的、自己感受到了什麼,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現實中很多的妻子,不敢說自己渴望丈夫溫柔以待,不敢說自己其實早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更不敢說孩子已經成長得很棒了可以不必與自己捆綁那麼緊密。

所以,我們需要與孩子一起珍惜生活中的體驗機會,聽到孩子對某件事的感受和想法,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態度,與他們一起理解事情為什麼會發生。

安全感,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種讓自己安心的能力。

未來千山萬水,生活也會給我們多種體驗,如何在每一種經歷中讓自己都能尋到一份「安心」,的確是很重要的事。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安全感也許就是:爸爸媽媽一直在這里,離你不遠也不近。

《好事成雙》:看懂江喜出差那晚受的屈辱,才知衛明為何不碰林雙
2024/06/17
榮飛燕被「糟蹋」后,為何不復仇直接自我了結?妳看桌子上放的啥?
2024/06/17
溫實初一口嘗出酒有問題,還與眉莊纏綿,一個動作救了他們一命
2024/06/17
張若昀實錘,《慶余年2》將播,范閑假死歸京,范閑和二皇子結仇
2024/06/17
「熟女」豫妃有啥技巧?年近30才入宮,卻讓好色乾隆日夜相伴十年
2024/06/17
主角被搶風頭的《今日宜加油》,真不怪主角差,只怪配角太強大
2024/06/17
明明浣碧是完璧之軀,為何十七爺嫌惡她?原著記錄得很不堪
2024/06/17
演過「張三豐」的4位演員,前3位都只是模仿,最后一位已然封神
2024/06/17
她是爾晴的歷史原型,乾隆看了忍不住「翻牌」,生下私生子家喻戶曉
2024/06/17
《以愛為營》告訴觀眾:當女配太過出彩時,白鹿可以去打醬油了
2024/06/17
他是中國最貴演員,40年斬獲33個影帝,只拍過一次廣告卻自責不已
2024/06/17
她被導演要求,吻戲要拍得讓人目不暇接,和男演員一起嘗試各種接吻姿勢......
2024/06/17
太神奇!退休大叔「用塑膠桶種菜」爆紅 一段時間後「成果超驚艷」鄰居都上門討教
2024/06/17
不花一分錢也能制作發酵劑,兩種方法,最快10天就出一大瓶
2024/06/17
這種紅糖水制作真簡單,給蔬菜灌根噴施都很棒,這樣搭配效果更好
2024/06/17
凌晨癌逝!資深女歌手「突惡化病危」享年50歲 昔勇敢「公開坎坷經歷」丈夫悲慟:趕去還是來不及
2024/06/17
5同學開進蘇花隧道!副駕狂喊「減速,開20就好」被BMW超車 隔天看新聞「全部人都安靜」他:當時有兩個黑衣人…
2024/06/17
酒店退房時,一定要記得把這5種東西帶走,不然保潔阿姨會偷著樂
2024/06/17
「張柏芝」長裙被踩差點扯破!下一秒「反應」打臉半個演藝圈,原來她是這樣的人…
2024/06/17
呂良偉52歲愛妻「換髮型」秒回春10歲!旺夫又聚財身家10億「住山頂豪宅」!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