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否》里的的平寧郡主,再到《都挺好》里的蘇母,陳瑾近年來塑造了一系列「嚴厲」的母親形象。
人們似乎看到陳瑾就會心里就會產生一種「膽戰心驚」的感覺。
一切都源自于她身上強大的氣場,讓人不禁想起另一位和她氣場相似的男演員陳道明。
陳瑾也有了「女版」陳道明的名號。
她不僅對劇中的角色「狠」,對自己更「狠」。
上學時就為揣摩角色到凌晨,為了演戲放棄留校任教的大好機會。
和哥哥約定好一生不婚不育。
甚至為了試鏡時導演的一句「太胖了,找保姆都不要你」,整整
20年不吃一粒米飯。
為什麼這個看起來像是一個「人間異類」的她會做出這樣「與眾不同」的選擇呢?
童年生活經歷對她的影響是一生都難以改變的。
▶1 不同尋常的童年
陳家的兩兄妹,都在濟南的一個軍人家庭中出生。
作為「標準」的大院子弟,兄妹二人身上卻完全沒有那種從大院里帶出來的氣質,像是大院里的「隱形人」。
父母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是那個年代少有的高級知識分子,所以他們在和其他家庭教育孩子的態度上,也顯得十分特別。
管束更少,「放養」更多,因為父母二人都是那種極其少見的「先過好自己生活」的典型人物。
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哪怕是有了孩子,也不能因此讓孩子改變自己既定的人生規劃,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另一方面,他們也
十分認同孩子是脫離于父母的獨立的個體,并不歸屬于父母,也應該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并以此為基準開始自己的生活。
父母的大部分重心都放在了自己的事業上,在親情方面對兄妹二人卻十分疏忽。
他們的教育方式顯然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過分的在乎獨立,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
陳瑾和哥哥很小就被送進了大院里的長托班,還十分幼小稚嫩的孩子,就已經開始每天都接受著軍事化的訓練。
不僅起床就要列隊,話都是才剛剛能說清楚的他們就要學著報數。
兄妹倆的「另類」,也正是從那時開始露出了端倪。
他們不僅和大院的孩子沒有處成好朋友,反而特立獨行的就喜歡獨自待著,每天折騰的都是一些別人看不懂的「新鮮玩意」。
每天腦子里都充滿著天馬行空的想象,相比于父親的工作,兩人明顯從身為話劇演員的母親那里受到的影響更大。
尤其是陳瑾,長大一些后的她,發現自己對話劇事業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童年的生活還是不可避免的對陳瑾的性格產生了影響,她不愛和人交流,性格十分的孤僻。
即使到幾十年后的現在,她也養成了和所有人包括這個社會保持一定距離的習慣。
但也得益于父母對兄妹二人的不過分管教,二人最后都沒有選擇和父母一樣成為一名高知分子。
在哥哥走上了攝影的求學之路后,陳瑾也如愿通過自己的勤奮考進了山東藝術學院,并且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戲劇系。
▶2 老天爺賞飯吃的演藝經歷
在山藝學習期間,陳瑾也十分努力,幾乎每一年都能拿得到獎學金。
她仍然不喜歡往人堆里去,更愿意把時間和經歷都留給對角色的揣摩和鉆研,為了一個角色研究到夜半三更都是常有的事
。
學校里的的老師們都十分喜愛這個努力又懂事刻苦的學生,同時又十分心疼這位有些倔強的女孩。
但也正是因為老師們這份對陳瑾獨有的偏愛和擔憂,險些斷絕了她走上演繹之路的可能。
經過幾年系統的的學習后,陳瑾成功地以藝術學士的身份成功從山藝畢業。
她對于自己及未來的事業的規劃十分全面,但令她都沒想到的是,她竟然被學校邀請留校任教,擔任山藝戲劇系的表演老師。
但關于老師和母校的這份好意,陳瑾卻覺得十分的難受和別扭。
用她自己的話來講,一個連表演經驗都沒有的人,怎麼有資格去成為一名老師教別人演戲呢。
對自己的人生十分有自己的想法的陳瑾,最終還是選擇離開了奮斗了數年的母校。
1987年時,在父親陳克民的介紹下,陳瑾被調入了空軍話劇團。
而她的幸運還遠沒有止步于此。
陳瑾進入空軍話劇團沒多久,她就已經獲得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出演主角的機會,并且還在劇中分飾五角。
這是她挑大梁擔任主演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