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眾星云集的北影節如約而至,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上百位明星「爭奇斗艷」,誰也不想「輸」的慘淡。
娛樂圈這個巨大的名利場,可謂是「人走茶涼」的最佳典范。
先是陳凱歌的「輕輕」一推,卻將章子怡「重重」的推出了C位。
常年享受著萬眾矚目待遇的她,只能默默咽下這口氣,面色不虞的給「后起之秀」張頌文讓出了鏡頭焦點。
北影節的開幕式,張頌文成了娛樂圈一面「照妖鏡」,更是將這個圈子的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這句話展現的淋漓盡致。
張頌文有何「資本」得到了陳凱歌的青睞,甚至從一個「小透明」一躍晉升為電影節評委。
連名導張藝謀都主動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希望以后能有一個合作的機會。
章子怡為何又失去了這麼多年「搶占」焦點的底氣。
一時之間,成為了關注這場盛宴的人內心中共同的疑問。
難道多年來「捧高踩低」的惡果終于落到了她的手中嗎?
▶1 幸運的「謀女郎」
章子怡的演藝之路從出發就已經走上了一條寬闊的大路。
1996年,她順利的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
18歲的章子怡還成了胡靜、梅婷、曾黎等大家耳熟能詳優秀女演員的同班同學,也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的「中戲表演96班」。
臨近畢業時,大部分同學都還在為今后的發展方向而困惑,沒有決定好是否真的要踏進這個一眼望不到頭的路。
要知道,進入娛樂圈就是本身就是一場「豪賭」,成了就是「大紅大紫」功成名就,不然就只能落得個「無名無利」慘淡收場。
大三那年,在大家都還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中時,章子怡卻已經十分幸運的被名導張藝謀選中,甩開了同學一大截,得到了出演他電影中招娣一角的機會。
章子怡的起點,可謂是許多人拼搏一生都無法夠到的「終點」,出道就是天花板級別的《我的父親母親》,讓所有同學眼紅不止。
但被選中的章子怡,最初的演技十分青澀,甚至還會因為緊張影響本就不順利的發揮。
為此,電影的拍攝進度也是一拖再拖。
一條她與初戀相遇的戲份,初出茅廬的她竟然整整拍了27條,最后的結果也只是差強人意。
但不得不佩服張藝謀的眼光,章子怡的演技盡管并不十分驚艷,但她本人十分的刻苦努力。
在劇組頻頻受挫的她沒有氣餒,反而把重心全都放在了「如何成為這個角色」上。
她一直相信,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就是這個人,才能讓觀眾也產生同樣的信念感。
信念感三字,讓她付出了諸多努力。
為了讓自己更加貼近農村姑娘的形象,她甚至不惜穿上了七層棉褲「重新」學走路,各種招數輪番上陣。
這才在熒幕上留下了經典的一筆,農村姑娘招娣的形象也深深的刻在了觀眾的心里。
影片上映后,2000年,電影一舉獲得了銀熊獎,章子怡也憑借著這部作品「一炮而紅」。
打響了又一位「謀女郎」的名號,徹底和還在猶豫不決中的同學們拉開了差距。
走上了屬于她自己的成名之路,但她的幸運從這里才剛剛開始。
▶2 「順風順水」的成名之路
李安在拍攝作品《臥虎藏龍》時,一位角色的演員始終定不下來,他原本十分中意舒淇,認為她就是「玉嬌龍」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
但不巧的是舒淇的檔期沖突,他的愿望也就落了空,這可愁壞了導演李安。
好友張藝謀「雪中送炭」般的向他推薦了章子怡,但李安起初并不滿意,
只是礙于面子口頭上應下了,但私底下卻一直不停接觸著其他女演員。
章子怡聽聞這個消息也沒有大哭大鬧發脾氣,不服輸的倔脾氣又一次占了上風,就算吊著威亞直直撞上堅硬的墻壁,為了一段打戲,指甲都被打斷了也一聲不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