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插隊」事件大反轉:知名記者為其發聲,還有64人打賞支持她
2023/05/03

俗話說「人多的地方,熱鬧多,是非也多。」

這個五一,橫店「插隊」母女,就為我們詮釋了這一真諦!而她們母女倆的熱度,也僅次于淄博,成為這幾天的熱門話題。

縱觀評論區,事情從一開始就是一邊倒趨勢。

看完插隊視訊后,先是四川人不樂意了,公開聲討這對丟人的母女。而這,僅僅是因為女主母親在視訊中宣稱:

「你別以為你是本地人我們就會怕你,我告訴你我們四川人在外邊什麼都不怕。」

此話一出, 四川人都覺得他們丟了四川的臉,直言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影響了四川人的名聲。

隨后,網友們也被這對母子「面目猙獰」的模樣嚇到,紛紛指責兩人相由心生。

在路人拍攝的視訊中,這對母子插隊不說,還能理直氣壯的怒懟白衣小伙。 從女孩到母親,兩人紛紛是張牙舞爪,言語動作十分不客氣。

母女倆一唱一和成功擠進隊伍,也把兩人送上熱搜。

自己做錯事,行為不道德,卻還能言之鑿鑿批判他人,沒素質沒底線,這樣的人,可以說看了的都在罵。

也因此,在評論區有7萬多人指責母女倆,把她倆置于輿論中心。

緊接著沒多久,這對母子倆就被扒出具體身份。

據悉,這位母親是當地國營企業員工,如今已退休。兩人在自己家鄉就十分有名,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硬茬子,和鄰居的關系也很僵。

因此, 當記者采訪到女孩鄰居時,對于她們母子兩自然也沒什麼好話。

事情到這里已經很明朗的,我想按照網絡一貫的發展,母子倆將會被網暴很長時間,工作生活都將受到影響,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可奇怪的是,從事情發生到現在還不到72小時,「插隊」事件就發生大反轉。

而事情的改變, 其實和當事人還真沒什麼關系

畢竟事發后,當事人開通社交賬號,寫下一大堆起因經過結果,得到的不過還是指責罷了。甚至通過兩人的口吻,再一次實錘插隊事件,也讓兩人啞口無言。

而真正改變風向的,其實是一知名記者的發聲。

在5月2日, 知名記者胡錫進主動為兩人發聲,還從3個方面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其一,就是胡錫進認為這種視訊不應該鬧大,且發展到如今無法收場的地步。畢竟她倆只是普通人, 博主卻連馬賽克都沒打,就把素人放在風波中,實屬不應該。

其次,他認為在人多的地方。插隊、怒罵等這種事很正常,被拉扯時口不擇言,也是人之常情,不至于鬧得被網暴的程度。

最后,他出于以和為貴的原則, 強調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才是正確處理事情的態度。

而胡錫進的評論區,其實也能看出網友態度的轉變。

有人不同意胡錫進的看法,但也有不少人支持他。畢竟視訊只是碎片式,很容易被人故意截取,從而對當事人不利。

何況地方本就管理混亂,排錯隊后平移也屬于正常反應,現實中這樣的現象很多,沒必要拿捏著這對母女不放。

不到72小時時間里,從一邊倒到各執一詞,已然算是大反轉了。

不過相比這位記者的發聲,還有64人用實際行動支持她,給這對母子公開贊賞。

我們能看到,在這位女子開通的社交賬號中, 如今有64人給其贊賞,貢獻他們微小的力量。也用這一點小力量,給這對母子一點安慰。

其實插隊這種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而這次能引發輿論爆炸,一方面是因為五一假期這個關鍵口,另一方面就是有人故意買熱搜,用這種方式搞事情。

任何事情,一旦被上綱上線,總容易走上極端。一個普通的插隊事情,卻導致這對母女被網暴,當事人抑郁,可能連當地都生活不下去,這是網絡的意義嗎?

互聯網的真正意義,在于幫助那些處在深淵的人,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不是把別人推進深淵,用網絡力量傷害普通人。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可要是用這種群體暴力傷害一個人,是否處罰太過。碰到心里脆弱的,還容易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何況事情真相是什麼,視訊是否還原全貌,還有待考察。

因此,先別急著做「網絡警察」,也別急著人云亦云,靜待事情后續,做一個理智的正義者。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