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廢」一個男孩不難,一直跟他較勁就夠了,家長越早了解越好
2023/04/24

朋友最近,看著兒子就鬧心!在兒子小時候,朋友一直都在大家面前說,兒子什麼都聽她的安排,跟自己的關系特別鐵。

讓學鋼琴,兒子就認真練習,不讓踢足球,兒子也不會鬧脾氣。上國小的時候,讓兒子多刷題就不出門玩,把安排的練習冊都認真寫完了。成績也不用父母操心。

可是,自從上了國中后,所有的平靜都被打破,兒子天天都在發脾氣,朋友無奈又上火,已經好幾個月,都沒有睡個安穩覺了,明顯老了許多。她想不明白,到底是怎麼了?

養廢一個男孩的方法,就是一直跟他較勁

1,壓力之下生活,孩子難以忍受

朋友一直拿考上北大的表弟比較,讓兒子覺得太難了!朋友覺得自己全職培養兒子,就是希望兒子能成績出色,能有出息。必須聽她的安排,可是,在強大的壓力之下,兒子再也不想忍受,情緒開始崩潰。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什麼事情都不能自己做決定,讓孩子覺得自己活得沒意思!

2.在外人面前,不停的比較,批評甚至嘲諷

在跟別的家長聊天時,朋友一直都在,拿成績好的孩子跟自己兒子比較。甚至,直接拿孩子最差的地方,跟別人說孩子的缺點,讓兒子覺得特別沒有面子,媽媽一點兒也不尊重自己的感受,用言語給自己的心上撒鹽,真疼!

3 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否定兒子所有的想法

兒子喜歡運動,想跟同學一起去踢球,一起跑步。可是,朋友認為兒子一起玩的同學,都是成績差的孩子,行為也有太多的問題,不同意。兒子特別生氣,你直接就說我是壞孩子,得了!

把門一摔,就回了房間。看不到孩子的優點,也一直在否定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空間,積壓了無數的抱怨和怨恨!

父母的教育方法如何改變,可以幫孩子回歸初心?

第一,多觀察,多接納,少評價。

《禮記學記》曰:時觀而弗語。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多接納孩子的想法,少用批評的言語跟孩子講話。

瑞士心理學家米勒曾說:一旦孩子被當做父母的私人財產,被父母利用以達到某種目的,一旦父母對他施以控制,他最基礎的成長已經被粗暴的打斷。

第二,給孩子決定的權力。

鄰居家的父母都是高校的老師,兒子在重點高中的實驗班,不出意外,可以考上很不錯的大學。可是,高二時,兒子突然說自己想學設計,想學畫畫要去參加集訓!

剛開始,父母也有些糾結,兒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應該鼓勵,可是,在重點學校高二放棄,有些可惜!不過,父母還是尊重了兒子的想法,終于在兒子考上了一所藝術重點大學時,父母才松了一口氣。

給孩子自己決定的權力,才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如果家長不同意,孩子可能直接就會放棄學業,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努力也沒有了動力!

第三,引導孩子思考解決方法。

沒有別的方法,家長才會選擇跟兒子對著干!兒子呢?也是因為沒有別人辦法,才會用發脾氣,來與父母鬧!

家長擁有更大的格局,了解更多的方法,才能化解與兒子的矛盾。比如,在孩子提出來新的想法時,直接否定,結果就是天天吵架!可以,跟兒子一起找方法,鼓勵兒子再想一想,還有什麼方法呢?除了第一個方案以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達到好的效果呢?

并且,跟孩子一起把方法列出來,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家里醒目的地方,讓孩子明白,不管什麼想法,父母都是愛你的,愿意跟你一起分析,還有哪些方案,可以帶來更好的人生選擇!

父母可以掌握更好的辦法,更有效果的教育,就不會直接否定兒子的想法,也不用跟兒子產生對立,只有站在孩子相同的立場,讓兒子感受到愛和關懷,兒子才能主動打開心門,持續成長,成就閃亮的人生!

家長越早知道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幫助兒子,理清自己的思路,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成為有擔當的追夢人!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