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從戰場走到談判桌,你只需這麼做!與家長們共勉~
2023/04/18

一天晚上,咨詢師鄒璐收到一位媽媽的微信求助。

「孩子今天又把書包忘在外面了,我說了他幾句,沒想到,孩子竟拿起水果刀,往自己胸口扎,嚇得我什麼也不敢說了。」

鄒璐聽后,馬上幫這位媽媽分析,明白問題出在了溝通上。

一直以來,她不停地叨嘮,一遍遍囑咐,孩子卻是左耳朵聽了右耳朵冒,從不把她的話當回事。

這位媽媽著急地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把話聽進去?」

不僅是她,我們做家長的,都有類似困惑:

「我要怎麼催,孩子才能不磨蹭?」

「我要怎麼說,孩子才不會亂發脾氣?」

我們苦口婆心地勸,孩子是一句也聽不進去,還經常表現出對抗。

作為教育專家,鄒璐發現:

「父母們的教育問題,大都始于親子對話,如果育兒有捷徑,那一定是有效溝通。」

別小瞧「說話」這件事,把話說好,是激發孩子內驅力,為成長賦能的秘訣。

若想和孩子從戰場走到談判桌,父母們需要掌握以下這6大溝通技巧。

清零刻板印象,不說絕對的話

我們都聽過「刻舟求劍」的故事。

知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不可故步自封,拘泥成法。

可一到孩子這里,我們卻時常成了那個「刻舟求劍」的愚人。

先入為主地給孩子貼上標簽,然后死守教條,用刻板印象固化孩子的成長。

你是否也給孩子下過這樣的定義:

害羞、膽小、懶惰、自卑、粗心;

不聽話、不懂事、不愛干凈、不愛學習……

見孩子成績下滑,就認定他偷了懶;見孩子調皮搗蛋,就斷定他不好管;

女兒想穿裙子,你說她天性上就愛張揚;兒子逃了次課,你說他骨子里就叛逆。

孩子不是批量產出的玩偶,會一直保持著固定的出廠設置。

他是個活生生的人,會不斷變化,不斷成長。

我們要做的,不是「先定義,后理解」,而是「先理解,后定義。」

電影《瘋狂動物城》里,互為天敵的兔子和狐貍結成了好友,柔弱的綿羊是幕后黑手,笨拙的大象是瑜伽達人……

導演里奇·摩爾借這個反轉的故事,就想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多面性。

不要讓刻板印象限制了你的判斷,固化了孩子的發展。

從局限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去看見和接納自己的小孩。

對孩子不說「絕對」的話,親子溝通這件事,才得以實現。

化危為機,轉變溝通思路

美國作家喬納森·海德特曾說:

「在生活中,成長的關鍵,并不是樂觀本身,而是從可怕的經歷中吸取意義。」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遇到阻礙。

但無論是外界的坎坷,還是內部的沖突,都是我們和孩子的成長契機。

而化危為機的關鍵,就是父母轉換思路,用積極語言代替負面評價。

關于這點,有個小竅門,叫「啊哈」轉折。

一旦遇到麻煩,父母心里默念一句「啊哈」,然后從語言上扭轉局面。

成績沒考好,「啊哈」,我們終于有機會看見自己的問題了;

競技場上被淘汰,「啊哈」,我們可以做個旁觀者,看看別人怎麼做;

不小心搞砸了事情,「啊哈」,我們一起來迎接挑戰,戰勝困難吧。

把這兩個字當成轉折開關,及時止住批評抱怨,轉而去鼓勵、去探索、去解決問題。

只有父母正向思考,開啟積極對話,才能將危機轉化為契機。

評價引發危機,觀察才是正解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我說的話,孩子從來不聽?

有個回答一針見血:因為你的話不是事實,孩子為什麼要去聽「假話」?

不少父母疑惑了,我說話從來都是客觀公道,實事求是。

事實,果真如此嗎?

見兒子臥室亂糟糟,你說:這孩子真懶惰,自理能力太差了。

發現孩子不合群,你說:這孩子太內向,太靦腆。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你又說:你這孩子,怎麼一點愛好沒有呢?

發現了嗎?

我們說的并非眼前的情況,而是主觀評價。

而你的評價,又不是孩子真實的樣子,他們聽完后,當然會反感抵觸。

有句話說得好,評價引發危機,觀察才是正解。

想和孩子順利對話,我們需要分「觀察—感受—引導-建議」四步走。

比如,孩子的小臥室亂到不行,你推門進去,說的第一句話,應該是:

「呀,書本在臟衣服下面,襪子跑到了桌子上,我差點踩壞你地上的玩具。」

第二步,感受并引導:

「媽媽小時候,也愛亂丟東西,可亂糟糟的屋子讓我很煩躁,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感覺?」

無論孩子是否認可你,你都可以順利引出下面的建議:

「讓我們一起收拾干凈,看看心情會不會不同。」

整個對話,沒有一個字是對孩子的評價。

但卻順利解決了問題,并暗示孩子,人得保持整潔衛生。

作家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境界。

父母不是生活里的大法官,是孩子的觀察者和領路人。

情緒穩定,語氣決定一切

看過一個案例,很有意思。

一天,杰克爸爸下班回家后,發現兒子正在偷偷看電視。

他頓時火冒三丈,大聲斥責。

杰克一見爸爸發火,慌忙關上電視,躲進臥室寫作業。

可半天過去了,杰克卻磨磨蹭蹭沒寫幾個字。

又一天,同樣的場景再現。

可這次,杰克爸爸卻輕聲細語地說:「杰克,先寫作業。」

他不僅語氣溫和,還主動陪在孩子身邊,耐心指導。

結果,杰克很順利地完成了作業。

同一件事,同一個爸爸,為什麼反差如此大?

那讓我們看看,杰克爸爸這兩天經歷過什麼。

怒吼那次,他白天被客戶刁難,遭老闆痛批,心里憋著一股氣兒,看什麼都不順眼;

而第二次呢,他一整天工作順利,超額完成了考核,拿到了不菲的獎金。

自己的心情不同,對兒子的態度,就天壤之別。

看完這個案例,我不由得心疼起孩子們。

生活中,不知他們多少次為父母的情緒買單,看家長的臉色行事。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收起情緒,穩定心態。

心理學上,有3個「轉換情緒快捷鍵」,分別是口、手、心。

「口」:每天回家時,假想門口有個樹洞,把所有的煩惱說給樹洞聽;

「手」:回家后,可以抱抱孩子,拉拉小手摸摸頭;

「心」:及時和孩子談談心,聊聊天,進行感情鏈接。

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

換位思考,對抗變合作

TED最受歡迎的演講者布琳布朗,曾用一個卡通片,解讀過什麼是 「換位思考」。

一只狐貍掉入深井,路過的麋鹿熱心地湊到井口。

可無論麋鹿怎麼安慰,狐貍都對它愛答不理。

過了一會,一只大熊走來,它什麼都沒說,只是跳進井中,默默地陪在狐貍身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好事成雙》:看懂江喜出差那晚受的屈辱,才知衛明為何不碰林雙
2024/06/17
榮飛燕被「糟蹋」后,為何不復仇直接自我了結?妳看桌子上放的啥?
2024/06/17
溫實初一口嘗出酒有問題,還與眉莊纏綿,一個動作救了他們一命
2024/06/17
張若昀實錘,《慶余年2》將播,范閑假死歸京,范閑和二皇子結仇
2024/06/17
「熟女」豫妃有啥技巧?年近30才入宮,卻讓好色乾隆日夜相伴十年
2024/06/17
主角被搶風頭的《今日宜加油》,真不怪主角差,只怪配角太強大
2024/06/17
明明浣碧是完璧之軀,為何十七爺嫌惡她?原著記錄得很不堪
2024/06/17
演過「張三豐」的4位演員,前3位都只是模仿,最后一位已然封神
2024/06/17
她是爾晴的歷史原型,乾隆看了忍不住「翻牌」,生下私生子家喻戶曉
2024/06/17
《以愛為營》告訴觀眾:當女配太過出彩時,白鹿可以去打醬油了
2024/06/17
他是中國最貴演員,40年斬獲33個影帝,只拍過一次廣告卻自責不已
2024/06/17
她被導演要求,吻戲要拍得讓人目不暇接,和男演員一起嘗試各種接吻姿勢......
2024/06/17
太神奇!退休大叔「用塑膠桶種菜」爆紅 一段時間後「成果超驚艷」鄰居都上門討教
2024/06/17
不花一分錢也能制作發酵劑,兩種方法,最快10天就出一大瓶
2024/06/17
這種紅糖水制作真簡單,給蔬菜灌根噴施都很棒,這樣搭配效果更好
2024/06/17
凌晨癌逝!資深女歌手「突惡化病危」享年50歲 昔勇敢「公開坎坷經歷」丈夫悲慟:趕去還是來不及
2024/06/17
5同學開進蘇花隧道!副駕狂喊「減速,開20就好」被BMW超車 隔天看新聞「全部人都安靜」他:當時有兩個黑衣人…
2024/06/17
酒店退房時,一定要記得把這5種東西帶走,不然保潔阿姨會偷著樂
2024/06/17
「張柏芝」長裙被踩差點扯破!下一秒「反應」打臉半個演藝圈,原來她是這樣的人…
2024/06/17
呂良偉52歲愛妻「換髮型」秒回春10歲!旺夫又聚財身家10億「住山頂豪宅」!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