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早就在直播帶貨上栽過跟頭的「老藝術家」潘長江,又一次開始了自己的 「撈金之路」,他可能完全沒意識到, 互聯網可是有記憶的。
開播 沒幾分鐘就被網友們怒懟到被迫關閉了直播間,還被網友評價為: 「全是他自己自找的!」
還遭到了在電視劇《小兵張嘎》中飾演嘎子的 青年演員謝孟偉的無情調侃。
只見 他十分尷尬的對著 前輩潘長江直接就是一頓心靈雞湯的輸出。
但「‘嘎’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
對他人「 帶貨」賺錢的成果, 早已十分眼熱的潘長江已經是誰的勸告都聽不進去了, 一心只想著能快點「撈金」。
有意思的是, 這段嘎子調侃他的話,正是此前他曾在直播中規勸嘎子的發言,如今卻被后輩用這種方式還了回來,當真是將一張老臉都丟到姥姥家去了。
因為當時 在演員事業無路可走之后, 「嘎子」便想到了趁著自己還年輕, 學著別的明星一樣加入帶貨直播的行列。
卻在 2021年 就被網友爆出了售賣的商品有問題的丑聞,稱自己完全是被嘎子坑了。
起初謝孟偉還在狡辯,覺得自己清者自清,但隨后不久便被官方 實錘打假。
潘長江也正在此時勸過嘎子謝孟偉不要直播,更是直接講出了「 潘叔」的自己帶貨哲學: 不要為了掙面子、圈錢直播,帶貨就是圖一樂。
「 語重心長」的勸說讓嘎子是邊聽邊哭得聲淚俱下, 一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樣子。
反襯著鏡頭那面 潘長江的藝術家形象更加高大偉岸, 讓一眾圍觀者都覺得他不愧是老藝術家,這思想境界就是高。
但潘長江可是 名副其實的「說一套做一套」。
剛還勸著后輩不要帶貨, 轉頭 自己便一個猛子扎進這個深不見底的「泥潭」,上鏈接、催付款,潘叔的熟練程度比嘎子都更勝一籌。
幾天前他那些振振有詞、句句在理的勸誡后被打的話仿佛還在耳邊回響, 幾天后的他就像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 讓人看看了不得不驚嘆到「老藝術家」表演功底的強悍 。
這一舉動更是被網友認為是 自打自臉,那些規勸嘎子的話不過是為了 讓后輩退出,別動了身為前輩的他的這塊「蛋糕」。
結果錢沒怎麼撈著, 還因為賣假貨等極為難看的「吃相」落了個「晚節不保」的下場。
不僅多次欺騙網友,在直播中售賣假貨,謊話、大話更是張口就來。
能把僅僅一個 酒瓶上的裝飾用品, 說是純黃金做的,價值能夠上百萬, 這話聽得他身后的工作人員是膽戰心驚,聽出來一頭的冷汗,連忙出來糾正他的說法。
被定義為 板上釘釘的賣假貨之后,更是搬出了 一套又一套的說辭,稱自己沒有錯,仍是 不知悔改的樣子。
潘長江還試圖給大家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 我只是順口吹了個牛而已,買的東西都是好東西。」
面對如此 厚顏無恥的發言, 網友們又怎麼會買賬呢。
不 僅賣的貴,而且全是真假不明的產品, 鞏漢林和趙麗蓉老師的「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在他面前都得甘拜下風。
近年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 觀眾對藝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認為他們既然 拿了高收入, 自然也得拿的「配」才行。
于是觀眾們對圈內藝人的 演技、作品、人品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各位賺多了 「快錢」、「容易錢」的明星們,卻 沒把這種行業的良性競爭看在眼里,反而將視線瞄準了「來錢更快」的直播帶貨。
以為能再次賺的盆滿缽滿, 結果接二連三的翻了車,不僅頻頻爆出丑聞, 早年積累的好口碑也是被消磨的一干二凈。
人們紛紛發出疑問, 我們心中曾經 「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們怎麼都紛紛變了樣。
是時代變了,他們 想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卻走錯了路,還是這才是他們本來的樣子,現在只不過是 「原形畢露」罷了。
如今66歲的他卻時常「踩雷」, 又何嘗不是一個明明可以功成名就卻又「晚節不保」的「典型」呢。
㈠早年的 演藝經歷。
潘長江1957年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下屬的東寧市里。
和很多一步步自己打拼的草根不同的是 ,他出身于一個梨園世家,良好的家世為他演藝事業的成功掃清了不少障礙。
父親潘林生藝名「小悅來」,是他們那個地區小有名氣的評劇演員。
從小就在園子里「泡大」的他, 潘長江每日耳濡目染的都是, 唱、念、做、打四門功課。
這也為他日后進入圈子里發展 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他自己也調侃道: 「這都是打娘胎里就帶出來的基因。」
這話自然帶著潘長江特有的幽默, 但不可否認的是,深受父母影響的他,的確是從小就對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年僅三歲的他, 就曾經憑著自己的「努力」,給自己爭取到了一個「上台表演」的機會。
父親潘林生出演趙云時,才剛剛亮相。
剛一起范兒,回頭就看見了自己的 兒子跟在自己的身后,手里還拿著個爐鉤子。
小朋友憨態可掬的萌樣子,手里還拿著比自己都大點的道具,一本正經的跟在父親身后,令觀眾捧腹大笑 ,潘林生不得不趕緊「救場」,憑著超高的專業能力才沒有笑場。
在台上圍著兒子繞了好幾圈后, 才終于用戲腔朝著后台唱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讓人趕緊將兒子抱下舞台。
三歲的潘長江 第一次正式登台就顯得毫不怯場,盡管這次他給自己 「加戲」得來的舞台
著實是個巨大的驚喜,直接嚇了父母一大跳。
但他的整個童年生活都是在 對舞台的無限向往中度過的, 只要一讓他逮到機會,他就會不顧一切的沖上台去,就像一尾滑溜溜的魚一樣,這都捉不住。
對此表示哭笑不得的 父母知道兒子的這個「毛病」, 此后每次演出時,都要專門從后台找個人看著他,才能安心的上台表演。
一直到他 17歲的時候, 潘長江 第一次向父母表達了自己想要從藝的心情。
但從藝已久的 父母,深知這曲藝這條路, 遠遠沒有兒子想象的那麼簡單。
這條路不僅有舞台上的光鮮亮麗,更多的則是 台下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和用功,而這些都是觀眾們無法得知的。
這背后的辛苦和汗水 常人幾乎難以忍受,于是 疼愛兒子的父母自然不肯支持他「子承父業」。
對于這一點, 從小就表現出了 超乎常人的「倔強」的潘長江自然 不可能同意。
沒有父母的支持, 他就一個人蹲在角落里偷偷的自己練功。
然而這時已經快成年的他 早就錯過了練功的最好時機,骨骼發育都已經成型, 想要練出身形優美的身段,他所付出的的汗水也是超乎常人想象的。
正是這段經歷打動了父母, 兩人自此也不在反對他學習曲藝。
1979年, 潘長江終于如愿進入了自己 夢寐以求的評劇團,但因為 身高僅有「160」的限制,他在這里的發展機會少之又少,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 低谷時期。
為了尋求新的發展,他在1982年改行去演了二人轉, 四年后又和「趙家班」的領頭人趙本山合作了《大觀燈》,在那年一經播出就在東三省引發了 巨大的轟動。
1989年他又 憑借著出演了另一部 二人轉,《豬八戒拱地》獲得了個人表演的金獎, 并成功在三年后首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小品 《過河》自此成為了許多觀眾心中不可替代的經典。
隨后他又將視線轉移到了 影視劇方面,和 郭達等人在幾年后合作的電影, 喜劇片《舉起手來》也是大獲成功,直到今天還是電影頻道的「常青樹」。
那個 「羅圈腿」的日本兵形象也是深深的扎根在了人們的心里。
潘長江也如愿成為了央視春晚舞台的「常客」, 身邊的搭檔換了又換,從 金玉婷、穆雪峰再到蔡明,但 仿佛只要有潘長江在,就是 舞台上的一根定海神針。
和蔡明在2013年春晚表演的小品 《想跳就跳》播出后, 「小陀螺」的稱號更是在那一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人們徹底記住了這個身材矮小卻蘊含著巨大能量的「小個子」。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肯服輸, 并把演藝事業始終放在第一位的藝術家,潘長江又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呢。
㈡自立寵妻人設卻在成名后 動了「拋妻棄子」的念頭。
1981年8月,當時還 籍籍無名的潘長江和妻子 楊云舉行了婚禮,為了永遠 銘記這一時刻,他在妻子生下女兒后為 女兒命名為潘陽(楊)。
潘長江的成名縱然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但 更離不開的還是妻子十年如一日的陪伴和照料。
當年 楊云不僅 不嫌棄他一無所有,冒著 全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的決定嫁給他, 陪他在評劇團里住了將近十年的「廁所」,婚后還生下了一個女兒。
然而當他 小有名氣后,全然不顧往日的情誼和他自己許下的諾言,更忘記了他給女兒取名為潘陽的意義, 染上了圈內許多「同行」的壞毛病 ,竟然動起了拋棄「糟糠之妻」的歪心思。
他自己表示 為了和妻子楊云失婚,他整整找了兩年的茬。
面對潘長江如此 不加掩飾的背叛行為, 楊云只是對著他說了一句話,也正是這一句聽起來云淡風輕的話, 狠狠地給了潘長江當頭一棒,他這才慢慢收起了這個令人唾棄的念頭。
㈢ 攪入直播帶貨的渾水,試圖撈金, 卻「晚節不保」。
在潘長江開始了自己的帶貨之路后,不少人都跑到了之前 曾被「潘叔」教育過的嘎子謝孟偉的直播間,紛紛留言讓他也去勸勸潘長江。
但 嘎子只是一臉無奈的表示: 「勸不了,真的勸不了,不光是我勸不了潘子,誰都勸不了他」。
于是 二人的這段「交情」很快就成了大家心中的 名場面, 還被戲稱為「潘嘎之交」。
本以為這只 不過是個茶余飯后拿來解解悶的玩笑,沒想到, 繼嘎子之后,「 潘子」也出事了,而且一出事就直接是被官方點名。
2022年的3月15日, 可謂是「熱鬧至極」,一年一度的打假日本就是民眾關心的重中之重。
卻沒想到當天爆出來的事件實在是太 令人大跌眼鏡。
老戲骨 潘長江被爆出在直播間售賣的品牌酒都是 「三無產品」,一向以笑臉迎人的喜劇演員潘長江這回 卻義正辭嚴的 把鍋全甩給了供應商一方。
在回應中, 他表示稱自己為人十分誠懇,從供應商那里拿到的什麼價格,那出售的就是什麼價格, 至于虛假宣傳的事情更是子虛烏有。
年過花甲的他 還表示現在的 網絡暴力實在是太可怕了,竟然這樣對待一位 老人。
這也讓關注此事的人心中有了一點懷疑, 難道潘長江這真的也是被廠家給「坑」了嗎。
更 火上澆油的是,其女兒潘陽更是在 「無意間」透露了父親的近況: 「幾乎已經抑郁了,他一個人待在家里,,一坐就是一整天。」
逼得茅台廠家不得不迅速出來做出回應,稱自己和他完全沒有合作的關系, 潘長江在直播間說的 所謂「灌醉老闆」才拿到的價格更是天方夜譚,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網友們這才明白了事情的 全部真相, 自然更不可能原諒潘長江的所作所為。
畢竟是他 有錯在先,事后 不僅不反省自己,還瘋狂甩鍋, 就連關心此事的網友都險些 被結結實實的扣上了一頂「網暴」的帽子。
都說 人生六十一甲子,六十歲一過, 仿佛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輪回。
如今已經 66歲的潘長江, 在他義正詞嚴的教訓「嘎子」時, 或許認為自己是越活越清醒,已經到了能夠看透一切的時候了 ,但實際上他卻是越活越「回去」了。
而且 他還經常發表一些 過激的言論,早就因十分傷人的詞語和表達方式,頻頻被人詬病。
但就是這樣的他, 竟然在自己做錯事后內涵自己被他人「網暴」, 這話說出口的時候,難道不覺得諷刺嗎。
㈣試圖追上時代潮流卻被嘲 「越來越吵」, 創新沒看到卻只看見了 低俗。
對于以上的種種事件, 潘長江自己的解釋是: 「想要與時俱進。」
錯的從來都不是那顆想要追隨上現在的潮流、不想隨著世易時移而被淹沒在時間洪流中的心。
但他 顯然找錯了方向,也用錯了方法。
早在他參加東方衛視的喜劇綜藝 《歡樂喜劇人》的時候, 他就試圖做出過改變。
出場秀便 翻跳了「鳥叔」的成名作《江南style》,已經到了 如此年齡的老人在台上 又唱又跳的, 雖然吸引人眼球,但是卻并不適合他,自然 不敵當時正在巔峰時期的 岳云鵬。
在之后的節目里也是一味地 假「創新」,實則是 真「賣情懷」。
并沒有讓觀眾們感受到他想要與時俱進,追隨上時代潮流的感覺,而是覺得 不僅不「潮」,反而很「吵」,其中幾個段子更是有了 「低俗」的嫌疑。
他 像是一個 迷途的「老人」,想要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 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但 更像是一個 迷失的「游子」,在娛樂圈這個巨大的「舞台」上, 因為丟失了自己的本心,而忘記了「回家的路」。
就如同那句話說的一樣, 人們總是走得太遠,跑的太急,以至于忘了自己是為什麼才出發的。
潘長江也 說自己的帶貨目的是因為現在的小品、喜劇已經沒有什麼市場了, 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也需要賺錢養家。
但數十年積累下的財富還沒有令他感到滿足嗎,那可是 許多普通人一輩子也積攢不下來的, 還是在見識過圈內諸多的「銷金窟」后 不再滿足于「平淡的」生活了呢。
想賺錢沒有錯,錯的是方法,但這一點, 時至今日他都還沒有明白。
大張偉說過這樣一句話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愛財沒有禮貌。」
當時聽來半是逗樂半是調侃,更多的只以為是節目效果, 現在想來,這才是真正的大道理。
只可惜,在這件事上, 66歲的潘長江遠沒有還未到不惑之年的大張偉看的通透。
從曾經 受人尊敬的「潘長江老師」,到如今 人人諷刺唾罵的「潘子」,藝術家的濾鏡被他自己的選擇 親手給打了個粉碎。
不斷追名逐利的潘長江,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不僅毀掉了積累多年的好口碑,還 落了個人人喊打的下場,走到今天這般田地的潘長江,真是 應了網友的的那句「自找的」。
不知是不是真的想要 「子承父業」,幾年前就進軍娛樂圈的 潘陽如今也 緊緊跟隨著父親的腳步開始了自己的直播帶貨之路,
可能這就是他們一家人 斟酌再三后選擇的屬于自己的道路吧。
但這條 看似寬敞的捷徑能夠走多遠, 路的盡頭究竟是功成名就還是粉身碎骨,就交由時間才能來判斷了。
真的是人們對藝人的 要求越來越高了嗎,是他們對自己的 要求越來越低了。
是 「德藝雙馨」還是 德不配位,觀眾們的心中自有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