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有個性格內向的孩子,你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2023/04/07

當一個孩子因為內向而被人貼上標簽:

比如敏感自卑、性格孤僻、害羞、膽小,甚至還有人將內向跟社恐、抑郁劃上了等號。

你可知道,這些標簽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每一個負面標簽,都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心靈,都可能成為桎梏孩子的無形枷鎖。

孩子無助,父母也底氣不足。

然而,事實真相并非如此。

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里,作者馬蒂·蘭妮博士告訴我們:

「內向和外向,本就是性格特質的不同,并無優劣之分。」

曾有調查表明,世界上70%的成功者都屬于內向型性格。

愛因斯坦、比爾.蓋茨、巴菲特、喬布斯還有總統普金,都屬內向性格。

內向,是一種天賦,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而非缺陷。

別再執意改變孩子的性格特征,接納孩子,尊重孩子,遵循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內向型孩子往往具有更多潛在的優勢,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優秀。

超強的專注力和觀察力,讓思維更有深度

或許你還記得《最強大腦》中那個令人矚目的高光時刻:碎片尋蹤。

無數形狀各異的彩色碎片混淆著視覺,而選手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精準定位能構成目標圖形的所有碎片。

少年孫弈東以29秒的出色成績擊敗清北學霸,脫穎而出。

如此優秀,讓多少父母艷羨不已。

內向型孩子不善言辭,卻很會觀察,總是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重點或者細微之處。

一旦他認準了方向,就會不斷向深處尋求探索,因而,對于興趣愛好的理解和鉆研,往往超過同齡人,也讓認知多元化。

正是超強的專注力和觀察力,賦予內向型孩子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內向型孩子,不管是做游戲還是講故事,都比外向型孩子表現得更為認真。

他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越少,越能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自省和思考上。

科學家牛頓,年少時極其內向害羞,卻能從「蘋果落地」的自然現象中領悟出深奧的萬有引力定律。

當內向型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逐漸成熟,若能在某個領域不斷鉆研,未來,很有可能成為行業中餃佼領先的人物。

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賦予成長更多優勢

如果人類缺乏想象力,世界將會變得沉寂無趣。

非凡的想象力,不僅展現無限神奇,還將引發無限可能。

曾經有位作家,飛機還未發明,他故事里的人物已經在駕駛直升機;人類還未登月,他故事里的人物已經乘著炮彈奔赴月球。

而他心中幻想的情節,數年之后竟然成真。

他就是儒勒·凡爾納,世界公認最具想象力的作家。

他的神作《海底兩萬里》更是創造出奇幻而美妙的超現實世界。

從海上怪獸出沒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漩渦吞噬為止,懸念迭出,扣人心弦。

別以為大腦如此活躍,就屬于外向性格,其實,儒勒·凡爾納個性安靜內向。

內向型孩子的想象不拘泥于現實,而是天馬行空,他們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則包容整個世界,推動進步,催生進化。」

豐富的想象力,讓內向型孩子的思維盡情翱翔,創意無限。

擁有想象力,就如同擁有一雙翅膀,在成長路上,將會受益無窮。

內向型孩子的想象力超乎我們的想象,當藝術想象力驅動創造力,孩子的前途不可估量。

獨處的能力和內斂的個性,讓自律成為習慣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報告中中曾說: 「外向的孩子通過人際交往獲得能量,而內向的孩子通過獨處獲得能量。」

內向型孩子不會輕易被外界瑣碎的事物所干擾,他們善于和自己獨處,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漫畫家宮崎駿正是如此,他常常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無旁騖。

靜謐的時光,讓他擁有屬于自己的精神圣地,并從中汲取到能量。

一本書、一首曲子或者一幅畫都能讓他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和愉悅。

成名以后,面對采訪鏡頭或者被人注視,他依然感覺無法適應。

然而,恰恰是這種沉靜內斂的個性,成就了宮崎駿的卓越與非凡。

獨處并非消極逃避,而是一種與自己內心進行交流的過程,它給靈魂的成長提供了棲息的空間。

內向型孩子擁有自己內在的世界與秩序,他們并不需要過多的外界刺激來獲得快樂。

相比外向型孩子,他們更謹慎、更細心,做事更能考慮后果,因而很少魯莽行事。

看似沉默寡言,實則低調內斂。

獨處的能力和內斂的個性,讓內向型孩子更懂得遵守秩序,也更加自律。

挖掘內向孩子潛在的優勢,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了解內向型孩子潛在的優勢,你會發現,孩子身上蘊藏了無數寶藏。

如何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應高度重視幾個方面:

1 千萬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在一些父母的潛意識里,內向代表著不擅言談、不合群、不自信等。

心理學有一種「標簽效應」:

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簽后,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最終成為標簽所標定的那種人。

為人父母,請不要隨意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簽,當心撕不下來。

2 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個性。

心理學家李子勛說:

「當一個內向的人試圖變得外向時,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內心的安寧,也失去了命運的眷顧。」

不要強迫孩子改變,而要學會接納他、認可他;

當孩子專注于自己領域的時候,父母不要動輒干擾他、打斷他,更不要強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積極的暗示和鼓勵,會對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產生良好的作用。

3 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

孩子的天賦往往表現在興趣上,父母要關注孩子,發現其真正熱愛的事物;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父母要善加引導并激發孩子的潛能;

用心觀察,當孩子表現出色時,及時贊賞,讓孩子樹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旦自己的心思得到響應和認可,孩子才能盡情發揮其優勢。

4 適應孩子的成長節奏。

孩子不僅有專屬的成長節奏,還需要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家長不要過度焦慮、過度干擾,而是多點耐心與高質量的陪伴;

父母要給予內向孩子更多的理解,必要時調適自己的步伐去適應他們;

請給孩子營造輕松愉悅的環境和氛圍,讓孩子順應規律地成長。

蒙台梭利曾說過:

「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為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自‘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尊重生命的自然規律,沒必要拿別人孩子的成績作為參照,更不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規范孩子的行為。

父母的尊重與認可,是孩子前進路上的勇氣和底氣。

孩子一旦感知到信任和期待,內驅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干、有悟性。

人生原本就沒有標準答案,世人不可能都活成相同的模樣。

讓孩子活得更像自己,活出更好的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