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復制」大人的行為,或是到了模仿敏感期,父母要做好引導
2023/04/21

很多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學會如何模仿周圍的事物。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很多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慢慢開始模仿身邊的事物,這標志著孩子模仿的開始。

兒童的敏感期大概出現在兩歲左右,但是不要擔心,模仿敏感期并不可怕。

這只是孩子對事物認知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孩子們培養社交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重要過程。

兒童的模仿敏感期出現,不要緊張!

著名的瑞典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認知發展其實只是一種智能轉化的過程,這種轉化過程具有階段性一種新的能力。

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從孩子早期的日常生活能力中慢慢發展演變而來的。「

文學家茅盾也對「模仿」發表過自己的看法:「模仿只是創造的第一步,而模仿其實是學習最開始的形式」。

曾經有一個孩子,在學校表現的十分「特別」,所以家長被老師約談了。

老師認為孩子的活動十分活躍,別的小朋友牽手他也跟著牽手,別的小朋友大喊大叫,他也學著大喊大叫。

所以老師很擔心這個孩子會容易影響別人,特地找家長來商量此事。

但是不要擔心,這種表現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們已經進入了模仿的敏感期。

兒童出現模仿敏感期,原因是什麼?

其實我們的語言動作行為都是在模仿中慢慢學習的,模仿貫穿了兒童認知發展的整個階段。

心理學家認為,很多孩子出生就是模仿高手,他們的發展認知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蒙台梭利曾經說過,孩子們學會模仿創造力就會應運而生,甚至他們有可能會超越自己, 曾經模仿的對象變得越來越優秀。

在孩子成長到三歲左右,他的模仿會表現的越來越活躍,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構造越來越成熟,神經中樞不斷增強。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模仿和觀察中,孩子們不斷的學習新知識,認識新事物,就慢慢地學會模仿身邊的事物。

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養育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們通常喜歡觀察父母的面部表情判斷父母的想法,模仿父母的表情或模仿父母說的話,想讓自己也成為一個「大人」。

當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孩子會學習父母如何使用物體怎麼說話,這個時期的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認知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模仿敏感期的兒童,他們有什麼表現?

孩子特別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因為在「模仿」大人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也就是一個「小大人了」。

而且孩子模仿的時候會有一種小的「成就感」,所以很多事物他們都喜歡模仿。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于模仿是非常著迷的。

他們也許不知道模仿的內容是什麼,但是他們會盡自己所能去模仿身邊的人所說的東西,盡管他們能發的音節并不多。

3~4歲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身體動作已經變得特別熟練。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學會的字句越來越多, 能表達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

孩子們的好奇心是很旺盛的,而且孩子同時還是一個熱情的觀察者。

他們容易被身邊人的行為吸引,從而去模仿其他人的動作和語言。

孩子到了敏感時期,父母應該怎樣做?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敏感之處,尊重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每個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盡相同的。

家長發現孩子敏感的時候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細心呵護。

有專家曾經指出孩子一共要經歷30個敏感期,父母要提前學習更多的教育知識,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在孩子敏感期到來的時候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不要壓制孩子們的天性。

在孩子安全的情況下, 可以盡量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模仿敏感期對孩子的認知發展很重要,當孩子想模仿一些感興趣的東西的時候。

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父母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尊重孩子讓孩子能夠快樂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師父」,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是一步一步慢慢學著父母的樣子開始的。

所以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很深重,父母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就是對孩子的言行負責。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就讓他模仿吧,當孩子們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之后就會變得開心。

創造力也在慢慢增加,說不定以后孩子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

所以在孩子模仿的敏感初期, 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的發展能夠科學有效地進行。

【今日話題】兒童模仿敏感期怎麼辦?父母應該怎麼做?說一說你怎麼看的吧~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