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孩子,平時玩玩具稍微玩不好就會發脾氣哭鬧,或者放棄。跟小朋友或者爸爸媽媽玩游戲,贏了開心輸了就哭,或者扔玩具來發泄。這種只能贏輸不起的孩子讓很多父母頭疼,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年齡還小,大一些就好了。
其實,如果從小不注意糾正,小時候因為游戲,長大了因為學習或更重要的事情輸不起,要麼選擇放棄要麼選擇極端行事,那樣更可怕。
浙江大學聯考生陳同學,用非法手段私自篡改三位要好同學的志愿,引起廣泛關注。就因為自己考得不好,其他三位好朋友考得都不錯,所以,做出極端并讓人意想不到的行為。
最后,他也得到了懲罰。如果不是及時發現,那這三位同學今后的人生軌跡,也許就受此影響。可以說,這都是輸不起惹的禍。
《重回課堂》中馬云直言:沒過35歲的時候,從來沒有體會過成功的滋味,干什麼,什麼不行。
以前認為成功就要具備智商、情商還有一個被人尊重的愛商,但現在看來還有一個逆商必不可少。
馬云指出在受到挫折時,一定要有逆商,很多人就是因為缺少逆商,遇到困難覺得跨不過去了,要死要活。
其實,馬云算是一個高逆商的典范,幾次大學聯考失敗后最終考上大學,他還曾經講過到肯德應聘24個人競爭23個崗位,
落選的是他,當年考警察5個人競爭4個名額,也只有他落選,好像什麼事兒別人都行就他不行。
但是,馬云說,自己從來沒有因為受打擊而灰心,永遠覺得成功就在下一次。不可否認,如果平常人一次次打擊之后,肯定會失落甚至覺得命運不公,而正因為有著不怕輸的意志,馬云才最終有所成就。
楊瀾曾經說過:孩子從小輸不起,長大后也不會贏。
如果從小不正確引導,孩子輸不起的心理將影響他的成長。甚至因為心態失衡會有「我輸,誰也別想贏」的心態。所以,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糾正。
特征一、愛發脾氣、哭鬧
《親愛的小課桌》中一個叫王依依的女孩兒,玩游戲時開心無比,可是女生隊的悠悠輸了一輪游戲,王依依臉色立馬變了,生氣地對悠悠說「就你愛輸」,說得對方滿臉尷尬。
王依依滿懷信心地參加「金雞獨立」游戲,本以為完勝,但最后卻輸了,她馬上崩潰。全場游戲結束女生組輸了,王依依終于忍不住大哭起來,使得另外兩個小女孩兒也跟著哭。
特征二、知難而退
孩子從小生長在關愛之中,父母盡最大力規避一切可能的困難,給他提供順利成長的環境,孩子沒有機會嘗試失敗。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要麼尋求爸爸媽媽幫助,要麼
知難而退直接放棄。
要知道,父母不可能每一件事都會照顧到,并且以后終歸要自己獨立,養成事事依賴的習慣,在離開父母走出家庭,遇到困難就會束手無策容易放棄。
在成長道路上,在人生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如果有困難就放棄,或者輸了就情緒一落千丈輸不起,終究也不會有所成就,只有困難面前不放棄尋求方法的孩子才能贏更不怕輸。
1、多了解孩子內心
孩子每遇到一件事,順利或不順利都將會使他的內心波動,父母要多關注孩子情緒。
如果因為某件事而失落,一定要傾聽他內心想法,了解孩子對這件事是消極還是悲傷或逃避,及時疏導情緒并鼓勵和糾正。
2、教給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當面對失敗時孩子內心難免產生不良情緒,父母首先要理解并且接納、疏導讓他正視情緒而不是用極端方式發泄。
3、正確認識失敗
要讓孩子知道失敗是正常的,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只要不放棄,從失敗中找出原因想出辦法,總結經驗,就是為成功做積累。
4、教會孩子戰勝困難
遇到任何困難或失敗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總結出方法,教給孩子困難面前要分析、總結、克服并且不放棄。如果年齡小的孩子,可以通過繪本的形式進行引導。
白巖松說過:父母期望孩子能贏,也要教會他怎樣輸得
漂亮。父母認為孩子年齡小就要以快樂為主,替他遮風擋雨,孩子缺乏了經歷困難的機會,也就不能成長。一旦有一天,他開始和同齡小朋友接觸上幼兒園上小學,父母不能事事參與,只有教給他正確面對挫折和困難,才不怕輸,也有更多贏的機會。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