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犯錯誤,那些情商高的老母親,大都是這樣發脾氣
2023/04/15

在孩子不聽話、犯錯誤的時候,作為育兒主力軍的老母親們,有時會失去控制,大發脾氣,一副恨鐵不成鋼、捶胸頓足的樣子。

但過后老母親們又往往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分了,竟然對孩子做出這樣不理智的舉動,一種糾結后悔的心理充斥著心口,相當地難受。

在面對自己親生的孩子,老母親們也暗暗下了決心:我下次不管孩子如何鬧騰不聽話,我一定要做一個又溫柔又有耐心的好媽媽。

可真的到了下次再遇到相似的場景時,才發現要做個「溫柔+耐心」的好媽媽委實太難了。

01 真心不容易的老母親們

以往,我們會時不時地在身邊聽到、或在網絡上看到:老母親們因為孩子學習磨蹭拖延的事情而怒火攻心,然而孩子還沒來得及改變,自己卻因情緒過于激動而不得不緊急送醫。

這其中的無奈和尷尬,恐怕只有當過父母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我們當然不能去指責這些老母親性子急、修養差,因為在面對孩子的百般折騰,哪怕老母親的性格再溫柔,也會忍不住火山爆發。

但很多老母親也深知,自己的「雷霆震怒」必然會傷害到孩子的心理,這又不免讓她們感到糾結和內疚。

實際上,當我們發現自己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緒時,需要找到一個出口宣泄出去,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發發脾氣也是正常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因而,老母親們其實不需要去苛責自己。

老母親也有情緒,要讓孩子懂得,媽媽也不是每時每刻都堅強,也會有脆弱的一面,也會有壞情緒。

對孩子來說,他們也要學會設身處地地去體諒媽媽的感受。

有了這種認識,我們就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

但我們肯定不是鼓勵大家放任這種負面情緒。

因為放任情緒就會有失控的風險,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是弊大于利。

我們要學會如何合理地發脾氣,用不同的方式,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

02 有發脾氣預感時,先按下暫停鍵

人難免有發脾氣的時候,發脾氣不可怕,但不可控的脾氣才可怕。

不可控的脾氣常常會讓人失去起碼的理性,說出出格的語言,甚至是做出出格的舉動,這些出格的言行很容易會傷害到孩子。

有一個在實踐運用中頗有效果的辦法——暫停法。

暫停的做法很簡單,它需要的是我們有意識地按捺住性子,通常是家長暫時離開沖突現場,給自己也給孩子一個平復心情的空間。

在暫停的過程中,我們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剛才為什麼會對孩子發脾氣? 除了發脾氣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我所看到的,是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 ……

以上這些思考非常重要,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思考這個過程快速平復心情,避免自己因為生氣而斥責孩子,或做出錯誤的決定;另一方面,在對自己進行反思的同時,有助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對孩子來說,他一個人呆在原地的時候,也有更多的機會去反思自己的錯誤和問題。

這其實是一個管控情緒危機、實現雙贏的做法。

03 要恰當地表達憤怒的情緒

前面已經說過,家長對諸如屢教不改的孩子的錯誤,不是不能表達憤怒的情緒,關鍵之處在于,這個憤怒情緒的表達,到底是要以何種方式來表現。

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最害怕父母在發脾氣時說出傷害自尊和面子的話。

可這些傷害孩子自尊和面子的話,對解決問題有實際作用嗎?

答案是否定的。

解決當下的問題才是第一要素,也就是說,在發現孩子的錯誤和問題之后,要把解決問題放在首位,所有做法和措施都是圍繞著這一點來展開的。

因此,我們要學會合理表達我們的憤怒才行。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合理表達我們的憤怒呢?以下三點可以作為重要參考。

1.對孩子客觀描述眼前看到的事實

我們在向孩子表達憤怒時,切忌人格上的攻擊和言語上的貶低,但可以把孩子的具體錯誤和問題給指出來。

這對孩子來說,除了能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之外,在心理上也更愿意接受這種「中性」問題,不會激化孩子的負面情緒。

2.向孩子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給孩子指出了錯誤顯然不夠,接下來,我們還要向孩子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比如,「你的所作所為很讓我失望!」「你犯下這麼大的錯誤,確實讓我感到很生氣!」等等。

這種情緒的表達方式,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誤的嚴重性,也知道錯在哪里。這樣孩子就有反思自己的方向。

3.和孩子一起想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解決問題不能只是家長單方面的事情,還需要孩子一起深度參與,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家長在事情發生之后,最好讓孩子一起參與溝通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04 修復親子關系,表達期望

憤怒、發脾氣等終究是一種負面情緒,即使家長有意克制,也會不可避免地讓孩子感受到緊張、害怕等,這使得孩子在事情發生之后,很容易失去安全感,年齡小的孩子尤為害怕失去父母的信任。

這時候,我們就要去努力修復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

至于要采用什麼方式去修復,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定,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給孩子一個擁抱、用溫暖的言語來安慰孩子等,都可以撫平之前對孩子的心理傷害。

孩子的心理得到撫平之后,我們還可以再一次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望。

孩子能從中獲得被父母的尊重和理解的感受,這使得他們愿意去糾正自己的問題。

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這就是要滿足孩子的身心和情感需求。

那些情商高的老母親,并非從不對孩子發脾氣,而是她們懂得合理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學會怎麼對孩子發脾氣,這是成為一個優秀父母的重要條件之一。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