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我們更提倡讓孩子的天性能夠得到科學的發展。但是大部分孩子成長都被父母的偏見所局限了,父母用自以為是的標準去限制孩子的成長,給孩子的行為制定了條條框框。這種孩子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天性,因為他們身上的優點從來沒有被父母看到過。 并且正因為父母的偏見導致孩子身上的很多優勢被父母說成了缺點,父母總是給孩子貼各種各樣的負面標簽,反而會影響孩子成長。
網絡上有位寶媽小徐分享了自己育兒經歷,讓她意識到父母的偏見會對孩子帶來多大傷害。小徐的女兒今年四歲了,從女兒學會說話那刻起,就成了一個小話嘮,總是說個不停。并且女兒還有自來熟的表現,和誰都有話可說,性格也十分活潑開朗。
但因為女兒話太多了,小徐和婆婆經常跟女兒說:你這個小話嘮,嘴巴跟個小機關槍似的,你這樣長大后誰敢娶你?這句話就像是小徐和婆婆隨意的調侃,但是說多了女兒能夠感覺到媽媽和奶奶對自己的不贊同 ,因為孩子沒有得到正向鼓勵。
後來,小徐發現每當婆婆和自己吐槽女兒是個小話嘮的時候,女兒就停了下來不說話、并且有段時間小徐發現女兒也不愿意和別人交流了,只是一個人呆呆的玩玩具,看著女兒這副低迷的樣子,小徐很想安慰女兒,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女兒變成這副樣子,不正是因為小徐和婆婆對女兒貼的惡意標簽嗎? 這個現象引發了小徐的思考,女兒是個小話嘮,這說明女兒能夠成為社交達人、性格外向開朗,人見人愛,把這樣女兒說成一個話嘮,這真的是帶有偏見的事情。
中國的父母從來不否認愛孩子,但是教育孩子的時候卻沒有一點耐心。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表現出自己話嘮的一面,但是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讓父母覺得孩子廢話很多。男孩子廢話多還能讓父母接受,如果女孩子廢話特別多,就讓父母很反感。 并且還會教育女孩子,不要說那麼多的話,這不淑女。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廢話多,反而是孩子在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愛說話的孩子社交能力很強,這是一種軟實力,未來能夠幫助孩子走向成功。
社交能力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孩子們上幼兒園主要學習的能力就是社交,這是孩子第一次進入集體生活。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社交時總是巴結討好別人,別的小朋友兇惡孩子,孩子一轉臉就繼續笑著和對方說話,家長總覺得孩子的這種表現太厚臉皮了。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厚臉皮的孩子并不會被情緒所影響,反而這種孩子長大后擁有好人緣。
有些孩子從小就是小調皮鬼,經常在家里搞破壞,在這方面男孩居多。趁家長不注意,就悄悄把自己新買的玩具拆了。長大了點,說不定還會出現拆家這種行為,這也讓父母認為是一種缺點。 然而事實上,孩子喜歡拆家,反而是動手能力強的一種表現,父母應該多給孩子買一些鍛煉動手能力的玩具。
不同孩子表現出來的特征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天生內向,看起來比較沉穩,但這種孩子愛思考邏輯思維很強。 而有些孩子很外向,話多愛社交,這種孩子長大后一定有好人緣,好好培養沒準還會成為領導呢!
但是關于內向和外向,父母卻有不同的看法。父母 總是喜歡拉踩孩子身上的特征,父母認可的特征就覺得是好的,父母不認可的特征就會對其進行貶低。父母這樣做反而不會讓孩子全面的發展。
孩子身上的每一個特征都能帶給孩子優勢。有些孩子天生臉皮薄,見人就躲父母身后, 但這樣的孩子安全意識比較強,為人警惕。父母要理智看待這一特征,并培養孩子勇氣,這樣孩子才能全面發展。
有些孩子從小就八面玲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的孩子是社交天才。 但父母也要讓孩子提升自己的警惕意識,讓他們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由此可見,孩子身上的每一個特征都能帶給孩子優勢,也能夠讓父母看出孩子身上的短板是什麼。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補充短板,并放大孩子的優點,這樣孩子才能更自信,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