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包里藏花的男孩,我才知道為何有些父母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2023/04/02

真的被下面這個小男孩暖到了!

前段時間婦女節的時候,一名小男孩背著書包,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媽媽的店里。

只見他將校服披在身后,臉上露出高深莫測的笑容,一進門就直直地朝著媽媽走去。

面對眾人的目光,小男孩不慌不忙,掀起校服,慢慢轉身,露出了藏在書包中的花束。

看到這樣溫暖的一幕,老母親的心都化了,笑得合不攏嘴,周圍人也是「哇」的一聲喊了出來。

原來,這是小男孩為母親買的婦女節禮物,放學后,他特地用壓歲錢去花店訂了鮮花。

這是什麼神仙孩子,是來報恩的吧?

不僅父母無私地愛著孩子,每個孩子也都樂于為父母制造驚喜。

但可惜的是,當收到孩子的小禮物時,很多父母并沒有給予正確的回應,反而澆滅了孩子的熱情。

成長于這樣的家庭,孩子失去了表達愛意的機會,在父母眼中,反而漸漸成為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殊不知,正是父母缺乏表達愛的能力,磨滅了孩子內心對愛的渴望。

父母拒絕孩子的愛意,親子關系不會太好

上面這對母子暖心的舉動,讓我想起來了另外一對母子。

與上面的男孩類似,江蘇南通有名男生也為母親精心準備了禮物。

起因是他看到母親的手機已經很破舊了,可總也舍不得換,于是悄悄拿出自己攢的壓歲錢,準備給母親換個新手機,送她一個驚喜。

想到媽媽拿到新手機開心的樣子,男生既忐忑又期待,把手機藏在了懷里。

可是當他掏出手機,遞給媽媽時,迎來的卻是媽媽劈頭蓋臉憤怒的責罵:

「你這就是亂花錢!趕緊去把手機退掉!」

能感覺到,因為男孩擅自動用壓歲錢買了手機,這位媽媽很生氣。

但男孩又是怎樣的感受呢?

為了給媽媽買到心儀的手機,他一次次去店里比較,在網上查「攻略」,為了能省一點錢,他與店員砍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男孩本以為能讓媽媽開心,得到夸獎和表揚,但換來的卻是毫不留情的訓斥。

最后,在母親的「逼迫」下,男孩還是無奈地將手機退掉了。

沒有孩子不想從父母那里獲得愛和理解,可有時候得到的,卻是批評和打擊。

也正是因此,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要麼劍拔弩張,要麼無話可說,永遠難以親密無間。

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曾說:

愛是人的一種主動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提升的一種能力。

紀錄片《幼兒園》中,記者對這些懵懂的孩子進行采訪,詢問他們:

「有沒有聽媽媽說過我愛你?」

第1個孩子直截了當地回答:

「沒有。」

隨后記者又問了第2個孩子:

「你想對誰說我愛你?」

孩子露出了靦腆的笑容,眼神不自覺地看向別處,說道:

「我不好意思說,因為那個惡心。」

在孩子們的認知里,表達愛意是肉麻、惡心的,所以「愛」字輕易不會說出口。

那麼試想一下,為什麼孩子們小小年紀,對表達愛意會如此抵觸呢?

顯而易見,大機率是父母很少對他們表達愛,孩子很少從父母那里獲取感情的真實表達。

這就導致了,孩子們從小難以習得愛這種主動能力,等到長大時,也會更傾向于含蓄,不愿意主動向父母、親人釋放愛意。

別吝嗇對孩子表達愛意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龐眾望嗎?

他是2017年大學聯考滄州理科狀元,母親癱瘓,父親患有精神疾病,家庭條件非常不理想。

可苦難從未將其打倒,龐眾望從小放學后就收廢品、撿破爛,盡量減輕家庭負擔,成績也是一直名利前茅。

而支撐他一路前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媽媽的愛。

雖然身體殘障,但母親心態很好,常常會告訴龐眾望「媽媽愛你」。

當提及自己的家庭時,龐眾望一臉驕傲:

「我媽媽那麼好,我姥姥姥爺那麼好,我的每一個家人都那麼好,我覺得他們應該羨慕我的家庭。」

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愛的灌溉,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些積極正面的表達。

所以,當孩子拿來精心準備的禮物,千萬別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指責,孩子需要的,是我們真誠的謝謝,以愛來回應。

只有我們不吝嗇向孩子表達愛意,使孩子一直被愛的溫暖包圍,才能使其收獲更多的幸福,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愛、回應他人的愛。

歪媽結語:

可能是受到傳統文化影響,在愛意表達上,很多中國式家長都會羞于說出口,甚至會在不知不覺中用過于生硬、別扭的方式,向孩子釋放所謂的「愛意」。

但這樣教育方式是錯誤的。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正確回應孩子愛的表達,別吝嗇向孩子表達愛意,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深深地愛著。

今日話題:你平時會經常對孩子表達愛意嗎?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注于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干貨內容,請關注我。

A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