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庭,對待孩子非常包容,所以日子越過越好,孩子也越來越自信、有出息;而有的家庭,父母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指責孩子,因為一個缺點不斷地消耗孩子,結果孩子越來越沒自信,整個家也越過越差勁了。
在上國中之前,葉子是一個很活潑開朗的姑娘,人長得漂亮,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當葉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就有一個很大的苦惱困擾著她,長了一臉青春痘。
青春痘是青春期孩子太常見的皮膚問題,一般不需要治療,等到過了青春期,自然而然就好了。
本來葉子也并沒有太在乎,因為同學們也有好多長青春痘的人,但是,葉子媽媽卻整天把這個問題掛在嘴邊上,硬逼著她喝中藥,每天監督她洗臉,只要她睡覺晚一會兒,就會拿她的臉說事,指責她好半天。
媽媽的高度緊張,一度讓葉子覺得自己是不是完蛋了,因為一臉痘痘就注定是一個丑女了,她戴著口罩不愿意露臉,結果痘痘卻更嚴重了,葉子也變得自卑起來。
其實如果孩子身上有什麼缺點或者是問題,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是科學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不斷地指責孩子。
為了一點小事情而消耗孩子,后果也是非常嚴重的。
父母總是因為一點小事而批評孩子,冷漠專制會讓親子關系緊張
之前,有親戚家的孩子,家在北方,孩子大學聯考結束報志愿的時候,不愿意選擇任何一家離家比較近的大學,全部都是南方的大學,離家越遠越好。
孩子大學期間,從來不愿意給媽媽打電話,不是說自己很忙,就是說太浪費電話費了,各種借口搪塞,只為了掩飾內心的真實想法,他說:「我不想打電話,我媽太煩了……」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的事情就沒有小事,感覺孩子吃了一點垃圾食品,仿佛明天就會變得病入膏肓了;孩子摔壞了一個水杯,家里好像就要破產了;孩子考試成績不太好,那簡直就是不可救藥了,一定會去工地搬磚的。
父母的這些舉動,孩子的感受就是一個字——「煩」,因為在他眼里這只是很平凡的事情,媽媽的小題大做不過是為了控制他,為了行使家長的權威罷了。
向往自由的生活,是孩子長大以后的天性,如果我們想要一直控制自己的孩子,勢必會遭到孩子的反抗,親子關系的培養很難,想要決裂卻非常容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情,也要用心去維護。
父母總是打擊孩子,會讓他變得自卑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一些小錯誤,這是每一個人的成長必經之路。
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告訴孩子哪里做得不好,應該怎樣去改正,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給孩子貼標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犯了不能容忍的錯誤,自己一直就是這樣下去了,改變不了了。
父母對孩子的打擊是最嚴重的,因為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我們說的話,總是讓他深信不疑,會給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地打擊,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父母經常因為一件小事內耗孩子,會導致他畏縮不前
我有有一個同學,雖然三十多歲了,還沒有結婚,她也沒有什麼生活自理能力,吃飯都是媽媽做。她說:「我不做飯,不是因為我懶,而是因為我做得永遠不能讓我媽媽滿意,煩她嘮叨,還不如不做。」
也許一開始,孩子都有學習和做事情的主動性,但是,扛不住有的家長總是打擊孩子,有一點差錯就揪住不放,孩子很多成功的亮點反而發現不了。如果總是被批評,孩子就更樂得其成,變得懶惰起來。
那麼,遇到孩子身上有小毛病,家長應該如何處理才是科學的呢?
①父母的寬容,是孩子成長的空間。
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越來越好,所以,當孩子犯錯,并沒有觸碰底線,請父母收起自己的嘮叨,做父母不要太苛刻,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可取,我們要給孩子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的機會。
所以,當孩子犯錯了,而且自己已經意識到了,請媽媽閉上嘴巴,用眼睛看一看孩子的做法,孩子在自己不斷地探索中,能夠建立屬于自己的價值觀,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向。
②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孩子為什麼總是小錯不斷,因為他們是孩子呀!好奇心的驅使,做事情的經驗不足,動手能力比較差,都會讓孩子想要做好一件事,卻往往力不從心。所以,犯錯也許不是孩子的本意。當孩子發生一點小事,如果爸爸媽媽總是忍不住想要說話,就多把自己考慮成是一個孩子,切身體會一下孩子的感受(比如想象一下,如果老闆經常挑你刺,你會如何想),也許就能夠多一點包容孩子的心了。
當然,包容不是放縱和溺愛,孩子正是建立規則意識的年齡,我們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要讓孩子明事理,知對錯,成為一個正直、善良、勇敢、自信的人。
互動話題:屏幕前的爸媽,你是消耗孩子的人,還是鼓勵孩子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