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聽懂大人話的「進化史」,四個階段有差別,都達標的是伶俐娃
2023/05/05

寶貝出生之后,寶媽夜以繼日的照料,看著他懵懂的樣子,心中期許寶寶能夠早一點聽懂大人話,多配合一點,帶起來也會更省心。

有些早慧的寶寶四五個月的時候, 吐出發音不準的「媽媽」或「爸爸」,會給一家人帶來無限欣喜,有些寶媽不禁好奇,自己家娃是什麼時候聽懂大人話的呢?

寶寶聽懂大人話的「進化史」,四個階段有差別,都達標的是伶俐娃

新生兒作為「人類幼崽」,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一部「勵志電影」,不斷壓縮自己的成長進度,想要努力長成「大人模樣」。聽懂大人話也是他必修的「進化史」。

階段一:2個月對聲音敏感

「一月睡,二月哭」,2個月寶寶正是哭鬧比較多的時期,視力發育尚未完善, 可見距離只有30cm,保護視力的眨眼反射剛形成。日常吃喝拉撒全部要依仗媽媽。

視力不佳,寶寶主要是依靠聽力來了解周圍情況的, 對寶媽的聲音很敏感,已經能察覺語氣和音量的變化了。

階段二:4個月能看懂大人情緒

4個月的寶寶視力上有了明顯的提升,開始觀察自己的手,進行手眼協調能力的鍛煉。一有時間就會觀察父母的表情,寶媽的開心、生氣、難過,已經能夠看懂了。

寶寶可以配合媽媽的做出一些回應,像是 抱抱、拜拜這樣的簡單動作,已經能夠聽懂了。

階段三:6個月看懂情緒做出反應

6個月的寶寶,在聽懂大人話上又進行了一次「進化」,聽懂的詞匯越來越多, 對于父母臉上的是情緒變化的捕捉能力也會更敏銳

寶寶的「看臉色」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發現父母之前的氣氛不對, 已經會爬行的寶寶,會想方設法地爬到你身邊,用小手手拉住你,做出相應的反應。

階段四:1歲能執行簡單的命令

大多數寶寶在9個月,已經可以真正地開口說話了,跟爸爸媽媽進行簡單的交流。父母跟自己講的話, 能夠通過關鍵詞,理解個七八分

父母發出的指令, 如撿起來、丟出去等動作都能很好地執行,偶爾可能會發脾氣,故意做出「反抗」舉動,這些行為都說明,他已經能夠聽懂大人說話了。

寶寶1歲半之后,可以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與家長溝通更主動

1歲半之后,寶寶進入了語言敏感期,聽懂父母話的能力再次「升級」,還能夠通過語言跟父母進行溝通,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聰明伶俐的寶寶, 能夠理解并掌握150個以上的詞語,語言能力的提升速度讓人「刮目相看」,想讓寶寶能說會道的父母,就要努力拓展他的詞匯量了。

語言能力的提升也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捷徑」,家長要為寶寶即將到來的 「詞匯爆炸期」,盡早做好準備了。

想讓寶寶早點聽懂大人話,培養成伶俐娃,寶媽帶娃要多嘮叨

兒科教授達娜·薩斯金德:寶寶出生后大腦發育極快,每分鐘能產生近1000條神經連接,父母的語言是刺激大腦發育的最好方式之一。

寶寶嬰兒期的生活比較封閉,平日里接觸最多的就是爸爸媽媽,想讓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盡快聽懂大人話, 寶媽邊干活邊嘮叨,就是「捷徑」之一。

寶媽平日里可以多跟寶寶闡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可以加深寶寶的印象,更好理解每個動作的對應詞匯。

擦桌子的時候, 告訴寶寶「媽媽正在擦桌子」,可以反復多說幾次,語速放慢更有助于寶寶的理解吸收。

要讓寶寶早點聽懂大人話,多帶寶寶看繪本,還能豐富詞匯量

前幾天,看到一個小男孩走失,跟警察叔叔形容自己的媽媽,像翼龍一樣美!當時我就感慨, 這孩子是吃「百科全書」長大的吧,這詞匯可不是一般孩子會用的。

內容豐富且有趣的繪本,可以通過不同主題來豐富寶寶的詞匯量, 圖片配合文字更容易讓寶寶理解,還能讓提升寶寶的語言能力。

寶媽可以挑選一些內容積極的繪本,平日里帶著寶寶一起看,還能度過一個美好的親子時光!

AD
文章